从高帅富变成矮丑穷的武大郎

 “这武大郎,身不满五尺,面目丑陋,头脑可笑。清河县人见他生得短矮,起他一个诨名,叫做三寸丁谷树皮。

那清河县里有一个大户人家,有个使女,小名唤做潘金莲,年方二十余岁,颇有些颜色,因为那个大户要缠他,这女使只是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从。那个大户以此记恨于心,却倒赔些房奁,不要武大一文钱,白白地嫁与他。

却说那潘金莲过门之后,武大是个懦弱依本分的人,被这一班人不时间在门前叫道:好一块羊肉,倒落在狗口里。因此武大在清河县住不牢,搬来这阳谷县紫石街赁房居住,每日仍旧挑卖炊饼。”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潘金莲经王婆牵线与西门庆私会,事情败露后,密谋害死武大郎。武松回来后,悲愤交加,决心查出真相,将淫妇潘金莲押至灵前手起刀落,又到狮子楼斗杀西门庆……

研究者考证,《水浒传》中的武大郎,原型名叫武植,生活在元末明初,和小说作者施耐庵差不多,清河县武家那村人。

幼时家境贫寒,到一户潘姓地主家做工,潘老爷虽无功名,却也是位读书人,家中藏书不少。与其他长工不同,武植天生对知识,对求学很感兴趣,潘老爷十分开明,允许他随意借阅书籍,闲下来,还会点拨一二。武植很争气,一边做工,一边苦读,最终进士及第,出任阳谷县令,任内兴利除弊,深得当地百姓爱戴,又娶了潘老爷的女儿,乳名金莲……

真实历史中,明明高帅富的武植,怎么会变成小说里,矮丑穷不说,带了绿帽子,最终被奸夫淫妇害死,倒霉到极点,窝囊到极点的武大郎呢?要从一位名叫黄堂的人说起。

这位黄堂,是武植的贫贱之交,曾经帮助过他。有朝一日,武植考中功名,当了县太爷,黄堂却流年不利,家里着火、产业一空。走投无路间想起武植,到阳谷去找他,拉兄弟一把。

听完遭遇和来意,武植没有明确表态,只说自己很忙,将黄堂安排在驿馆后,就再也见不到人了。转眼一个多月过去,看来这位武老爷,是将自己的恩情忘了,再待下去左右无益,只好打道回府。

一路上,黄杨越想越气,上纲上线一点儿,你这是忘本,忘了自己,是什么阶级出身了。为了解恨,将高大魁梧,相貌堂堂的武植,想象成三寸丁、谷树皮,将名门闺秀潘金莲,想象成偷汉子的水性杨花,一路走,一路添油加醋,确切说是无中生有,现炒现卖,沿途散布出去,阳谷县令武植如何如何,他老婆潘金莲如何如何……

好歹过了嘴瘾,回到家,黄堂却傻眼了。妻子满面春风等在门口,你怎么才回来,在人家那儿好吃好喝,乐不思蜀了吧?武老爷真是够意思,你去了没几天,就派人过来,给咱们盖了房、买了地,还留下一笔钱,以后的日子,算是有指望了。

黄堂后悔不迭,是自己小人之心,错怪武植了,人家没忘自己的滴水之恩,而且涌泉相报。别的倒好说,谣言已经散布出去,怎么办?赶紧恢复名誉,消除影响,黄堂又原路返回,依旧逢人便说,先前讲的那些,都是胡编的,千万别当真啊。

事实证明,不去恢复名誉还好,这种事怕的就是描,不描还好,越描越黑,美人改张飞,张飞改怪石,怪石改大树,大树改黑扇面。不去解释,人家并不相信,至少并不十分相信,解释来解释去,反而彻底坐实了……

最后,再多说一句。以上这些,是《清河县志》,或者清河当地传说,以及近年当地百姓,为武植修墓立祠时的说法。

且不说这位传说中的武植,是否真实存在,或者是否真像传说中那样,毕竟正史当中,找不出更多明确记载。即使真实存在,也未必就是《水浒传》中,那位武大郎的原型。最基本的一点,按照传说,武植是明永乐年间考中进士,出任阳谷县令,而小说作者在此之前,洪武初年就已经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