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人体的塑料

回归人体的塑料

虽然塑料不会轻易降解,但当它们暴露在阳光下或物理摩擦中,也会分解成越来越小的碎片。虽然这些微塑料本身不一定有毒,但它们可以吸收并蓄积所在水域的有毒污染物,比如滴滴涕杀虫剂和多氯联苯。这些微塑料经常被小型海洋生物所消耗,比如浮游生物和贻贝,这些生物随后被大的动物吃掉。目前,科学家们对这一过程并不了解,但他们担心有毒化学物质会随着食物链的增加而累积,对动物甚至食用被污染的海鲜的人造成危害。

另外,据英国《卫报》报道,非营利机构Orb Media委托明尼苏达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化验了12个国家征集到的159份饮水样本,结果发现抽检的水样中83%都含有塑料纤维。而越是工业发达的国家,塑料纤维污染就越严重。可以说,在欧美、亚洲各国的饮用水中普遍含有塑料微粒。其中,污染率最高的是美国,达到94%——每500毫升水里平均有4.8件微塑料纤维。这一点也值得引起发展中的中国注意。工业化繁荣的背后是严重污染,这里不光是重金属的化工污染,更是水质塑料纤维的污染。

安全使用塑料制品,确保人体健康

尽管塑料制品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但同时也带来了灾难,因此合理使用、正确处理,才能保证人们免遭其害。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限塑令”和“禁塑令”了。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袋购物袋的通知》,从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袋,并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而韩国自2019年起实行大型超市“全面禁塑令”,以进一步减少“白色污染”。因此,在这里,我们提醒大家尽量少用和不用塑料制品如塑料袋,提倡使用布袋、纸袋和竹筐等环保材料。国家倡导大家使用的无纺布袋,其生产的主要原料为聚乙烯、聚丙烯、聚酯和黏胶等。无纺布袋就是用聚乙烯等合成材料的小切片编制成的平面结构,它易降解、耐用,使用它有利于减少白色污染。

提到塑化剂,估计每个人都不陌生。它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领域,同时也是塑料污染中最大的污染源。某些塑化剂的分子结构类似荷尔蒙,因此被称为“环境荷尔蒙”,若长期食用,可能引起生殖系统异常,甚至导致畸胎、癌症。因此,我们要对塑化剂的添加进行严格管理。

另外,我们还要开展“塑料微粒对人体健康危害的毒理学研究”课题,告诫人们这些有毒塑料微粒是怎样进入人体、其危害程度有多大、毒害的分布如何等。

最后,加强对废旧塑料回收的安全管理。废旧塑料制品属于可回收、再利用的资源,在对其进行再加工时,需要注意防止塑料粉碎时产生粉尘污染。另外,用这些再生塑料制作的产品因杂质较多,不得用于储水等用途。这是因为凡是与饮用水接触的塑料管材、储水设备所用的各种材料(涉水产品)等必须通过卫生部门的检验,即把这些材料在水中浸泡数日后,按照《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 17219-1998进行化学和毒理学的指标检验,合格后报上级批准才能投放市场。同时还要注意,废旧塑料制品在存放地,如垃圾场、废旧收购站等,绝不允许露天焚烧。

总之,塑料微粒已进入人体,安全防范,减少用量,保证人类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