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国加入二战伊始,似乎注定摆脱不了英国人的“束缚”。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初上战场的美军,犹如“新兵”一样,需要久经沙场的英国人“传帮带”。从登陆非洲、拉萨布兰卡会议、登陆西西里岛等,一切行动基本由英国人说了算。
但在荣誉面前,谁都不愿落后。为此,美、英双方经常是争论不休。由艾森豪威尔负责制定的,登陆西西里岛的“赫斯基8号”方案一经出台,得到了广泛了认同。不出预料的是,该方案遭到了英国名将蒙哥马利的反对,双方再度展开一轮争执。
一个集团军司令凭什么能拒绝上级的计划?
二战进行到1942年底,对于同盟国来说依然是被动挨打,各个战场都没有明显的建树,更说不上有什么可振奋人心的消息。就在这时,蒙哥马利获得了阿拉曼战役的胜利,这个消息无疑就像一针“强心剂”,鼓舞着盟军抗战到底的斗志。
一夜之间,蒙哥马利成了盟军中人人皆知的英雄,再加上一路高歌猛进,追着“非洲军团”打,他俨然成了人们心目中“常胜将军”。因此,包括盟军高层在内,十分看重蒙哥马利对作战方案的意见,如果没有他的认可,该方案很难实施。
蒙哥马利以盟军应集中使用兵力为由,否决了在两个方向用兵的“赫斯基8号”方案,他甚至制定出第8集团军自己的作战计划。也就是说,盟军司令部辛苦几个月的方案,让蒙哥马利一句话全部推翻。但他的理由,也有让人信服的一面。
虽然盟军取得非洲战场的胜利,但德军凶悍的战斗力,还是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突尼斯战役中,盟军数倍于敌,更占据空中、海上的绝对优势,却只能艰难取胜;而美军第2军更是在德军的反攻中遭到重创,这些都说明了德军并不好对付。
也就是说,“赫斯基8号”方案中,两个相距甚远的登陆点,彼此不能相互策应,单凭英军、美军都无法突破德军的防线。必须采取稳妥、谨慎的态度对待西西里岛战役。在空军战斗机的打击范围内,盟军集中在一个方向上,才能保证成功。
蒙哥马利虽然只是地面部队指挥官,但在以陆战决定战场胜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有着丰富实战经验的蒙哥马利,他的意见比其他将领的分量要更重。尽管大家都明白其“明着拒绝,暗地抢功”的不可告人的目的,但还是接受了他的新计划。
巴顿等人对蒙哥马利的狂妄忍无可忍。
蒙哥马利的尖酸刻薄、目中无人,在盟军高级将领们的口碑极差,尤其是美军将领巴顿对他更是反感,看不惯他过分谨慎、爱出风头的毛病。好在“赫斯基8号”中,美军在巴勒莫登陆,给了同样爱出风头的巴顿,一个展示战术水平的机会。
殊不知,被蒙哥马利一句话给否定,并为保证英军第8集团军,顺利夺取锡拉库萨的港口和机场,他要求巴顿的第7集团军改在杰拉地区登陆,掩护其侧翼安全。明白人一眼就知道,蒙哥马利要让美军做“配角”,他要摘得最后的胜利果实。
蒙哥马利的计划,在盟军参谋长联合委员会看来,是不可取的,甚至是站不住脚的。从军事角度讲,美军登陆的滩头十分暴露,还有沙洲阻挡,并且只有一个小港可供依托,不利于美军登陆后展开行动。说白了,将美军置于非常困难的境地。
从作战分工看,英军攻占锡拉库萨、卡塔尼亚、墨西拿等著名城市,而美军只能攻占杰拉等无名小镇。蒙哥马利过于明显的抢功,连自己人都看不下去,英国海军上将坎宁安指出:“亚历山大和蒙哥马利的新计划,等于将美国人送入狼口”。
作为蒙哥马利的坚定支持者,亚历山大在西西里岛战后的报告中也写道:“风险没有公平分担,差不多全部都落在第7集团军头上。……美军的任务出力大,得名小。……这种分摊任务的做法,可能会引起某些不满的情绪,这是可以理解的。”
得知消息的巴顿,更是怒火中烧。大骂艾森豪威尔一味地对英国人忍让就是助纣为虐,是美国的“叛徒”。甚至宣称:“在这场战争中与英国人联结在一起是非常糟糕的。到目前为止,这场战争一直在为英帝国的利益而战……”。
遗憾的是,尽管几乎所有的人反对新计划,但都最后同意了他的方案。原因在于:一方面,艾森豪威尔等人制定的“赫斯基8号”方案,确实没有十分的把握取得胜利;另一方面,蒙哥马利的新计划也高明不到哪里去,等着看其出丑、闹笑话。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
//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