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爆发的经济危机是如何促进政府干预的?

1929年11月13日,农产品批发商卡特勒走进了位于七楼的“惠誉和格兰特华尔街律师事务所”,想要与合作伙伴格兰特?福克斯说几句话。当有人不断地告诉他福克斯人不在时,卡特勒变得越来越焦虑不安。最后,卡特勒再也忍受不下去了,心神错乱的他爬到了窗台跳了下去。

卡特勒成为了1929年这场危机中第一批自杀者中的一员。但他的跳楼,只是开始。

美国人史上“罕见的幸福境界”,最终定格在1929年10月28日,史称“黑色星期四”。这一天,纽约股票市场价格下跌12.8%,大危机由此开始。

随后,股市以平均每天18点的速度狂泻,所有人都惊慌失措,他们蜂拥进交易大厅,疯狂卖出手中的股票,以至于股票行情自动收录机已跟不上股市迅速下跌的行情。很快,纽约主要股票的价格缩减超过2/3,260亿美元化为乌有,成千上万美国人一生积蓄在几天内烟消云散。

股市大崩盘,引发市场大恐慌,进而全面波及全球实体经济,紧接着大量银行倒闭,工厂倒闭,家庭破产,工人失业,无数人流离失所,不少曾经的华尔街精英沦落街头谋生,一些人选择了卡特勒的方式终结了余生。

大萧条意味着市场完全失灵,新古典经济学彻底崩盘,当整个世界都陷入恐慌之际,经济学家们目瞪口呆、困苦不已。这个时候,一位名叫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英国经济学家站了出来,在灰暗、惶恐、饥饿世界指明了一个方向——政府接管。1936年,这一措施的理论成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了。

实际上,面对不断爆发的金融危机,以及托拉斯疯狂投机、兴风作浪,美国联邦政府也不是毫无作为。事实上,他们在法律、制度、政府监管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代表性的有《反托拉斯法》、罗斯福新政、美联储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

从19世纪70年代起,美国社会就出现了格兰奇运动、绿背纸币运动,相继涌现了反垄断党、联合劳动党、农民联盟等几十个小党,底层农民、小企业主爆发的轰轰烈烈的运动,打破了镀金时代的沉没的政治空气。

政治家们为了迎合平权运动和反托拉斯思潮,发表平权主张以获得民意支持。1888年的总统竞选活动中,所有的候选人都发表声明谴责托拉斯,其中最为积极的一位是来自俄亥俄州的约翰?谢尔曼参议员。

谢尔曼在总统竞选中最终败给了本杰明?哈里森。虽然没有成功当选总统,但作为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主席,谢尔曼在当年提交了一份议案,希望通过联邦征税权来控制托拉斯。在国会上,谢尔曼向托拉斯组织发出了掷地有声的控诉:“如果我们不能忍受一个拥有政治力量的国王,那么我们也不能忍受一个控制各种生活必需品生产、运输和销售的国王”。

1890年4月8日,谢尔曼所提交的法案在参议院以51:1通过;6月20日在众议院以242:0通过。7月2日,美国美国总统哈里森签署了该法令,即《保护贸易及商业以免非法限制及垄断法案》,也以谢尔曼命名简称为《谢尔曼反托拉斯法》。

《谢尔曼法》被誉为“经济宪法”,但实际上在当时它是一部非常简陋、含糊的法律。由于遵循英美判例法系,《谢尔曼法》全文不到一千字,不管是正文和附件都没有对垄断及垄断行为进行定义。这部法律的出台及之后几十年的执法,几乎没有经济学家参与,甚至连谢尔曼本人也说不清楚这部法律具体要监管什么。可以说,这部法律的诞生实际上是政治妥协的一种结果。

所以,反托拉斯法诞生十年间几乎成了一纸空文。1904年美国共有318家托拉斯,其中93%是1890年该法出台后产生的。

1901年,美国总统威廉?麦金莱被无政府主义者刺杀身亡,副总统西奥多?罗斯福(老罗斯福)接任总统一职。对托拉斯深恶痛绝的老罗斯福,上台之后便对摩根砍下反垄断的第一刀。老摩根不可能想到,这位曾经得到他支持和资助的年轻政治家,居然对自己开刀。

1902年联邦司法部对北方证券发起反垄断诉讼。老摩根在他的寓所里听到了这个坏消息后,愤怒地赶往白宫,质问老罗斯福总统:“如果我们有错,你可派人来和我的人谈,他们肯定能够把事情摆平。你为什么不打招呼就直接提出诉讼,而不事先通知我呢?”老罗斯福回答说:“我并不是要摆平一件事,而是要制止它。”

1903年,最高法院大法官们以5:4的判决裁定该公司违反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下令其停止。此后,老罗斯福一口气发起44个针对大企业的法律诉讼,其中25起胜诉,成功解散了牛肉托拉斯、石油托拉斯、电信托拉斯和烟草托拉斯等。因此,当时人们给他送了“托拉斯驯兽师”、“托拉斯爆破手”的外号。

除了《反托拉斯法》之外,另外一个制度创新就是成立美联储。

历史上,由于美国公众对中央银行的敌意,导致中央银行两次设立两次解散:1811年,美利坚第一银行解散;1836年,美利坚第二银行作为国民银行的执照到期,因为1832年银行执照展期的议案被安德鲁?杰克逊总统否决了。

1836年后,由于美利坚第二银行没有延续展业,美国金融市场没有最后贷款人为银行体系提供准备金,以防止银行业恐慌挤兑。于是到20世纪初期,美国银行危机频频发生,几乎每20年一次。其中,1907年的金融危机导致大范围的银行破产和储户的惨重损失。严峻的事实教育了美国公众:需要建立中央银行,以防止银行业再现恐慌危机。

但是,美国公众对建立中央银行的共识达成并不容易。主要有两种担忧:一是化解的金融机构可能操纵中央银行,继而控制经济;二是联邦政府掌管中央银行运作会导致政府过多干预私人银行事务。在中央银行应当是一家私人银行还是一个政府机构的问题上,存在巨大的分歧。

1913年,美国的政治天才们在出台了《联邦储备法》。他们精心设计了一套制约和平衡的体系,于是创立了拥有12家地区联邦储备银行的联邦储备体系。

《联邦储备法》的拟定者试图设计出一种正式的结构,使联邦储备体系能够实现权力在地区之间,私人部门和政府之间以及银行家、工商业者和公众之间的分散。但是,联邦储备银行的行长们,他们加入美联储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美联储为其充当最后贷款人,在经济危机、银行挤兑时为其开敞口,提供货币支持。

美联储一成立便效果显著。当时的美联储由本杰明?斯特朗领导,斯特朗发现公开市场操作和公开回购两种工具。通过这两种工具,美联储可以控制货币发行以及调节利率。事实上,从美联储成立到1928年斯特朗离开,美国银行恐慌现象从未发生过。

第三项代表性的措施就是大萧条时期的罗斯福新政。

小罗斯福总统,是老罗斯福的远房堂弟,这位小堂弟对经济管制的同样强硬。1933年3月4日,小罗斯福入主白宫的同一天,发布的第一道政令就是关闭所有的银行和交易所,直到搞清楚银行和证券市场在搞什么,才能恢复营业。

6月16日他又签发了著名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这部法案规定,银行不能同时从事存贷业务与投行业务。同时,银行和投行不能相互兼任董事。

这部法案强制金融分页,将储蓄银行和投资银行,降低金融资本对产业资本的控制。这无疑承重地打击了摩根财团等托拉斯组织,大通银行和花旗银行也被迫拆分。

此后,小罗斯福利用了凯恩斯的主张,实施强有力的新政改革,成功地推动美国从大萧条中走出来。从此,凯恩斯主义替代了新古典主义,开始长时间统治主流经济学界。美国政府也在二战后长期执行凯恩斯式的经济政策。

1944年,德国法西斯大势已去,作为同盟国领导者美国开始试图主导世界。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与会国通过了美国怀特方案。这意味着一个以美元为核心的全球固定汇率体系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避免了战后世界经济陷入汇率波动的混乱之中,也确实维系了将近30年的全球经济稳定。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期间,全球基本没有爆发世界性、持续性经济危机。

《谢尔曼法》、罗斯福新政、布雷顿森林体系、美联储,这些制度建设和新政干预,确实很大程度上规制了原本经济制度的风险,同时避免了短时间的经济危机。但是,这些措施只能算是在当时经济制度上“小修小补”,亦或是强制干预,都没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制度本身的风险基因。

最终,布雷顿森林体系在“特里芬难题”中崩溃。《谢尔曼法》沦为“交通警”。凯恩斯式的经济政策在1970年代的滞胀危机中失灵。承担最后贷款人角色的美联储,成了这套风险制度的最后闭环,反而进一步强化了市场风险,赌上了一个国家的命运。

于是,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在向我们走来……

文 | 智本社

智本社 |一个听硬课、读硬书、看硬文的硬核学习社。微信搜索「智本社」(ID:zhibenshe0-1),学习更多深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