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剑究竟起于何时?

剑源于何时,先秦史籍中记载极少。银雀山汉简中的《孙膑兵法?势备》中有“黄帝作剑”的说法,但许多学者认为这是附会之论。根据考古资料,商代末期已经开始出现青铜剑。西周初期也有青铜剑,这不但有出土的实物,而且也有史料的记载。

《逸周书?克殷解》有这样的记载,牧野之战后,周武王进入朝歌,到达封王的宫殿‘“三发而后下车,而击之以轻吕,斩之以黄钱,折县(悬)诸太白。”文中的轻吕,司马迁认为是剑。在《史记》中关于这一段的记载是“击以剑”,且随后有“散宜生、太颠皆执剑以卫武王”的语句,这说明司马迁认为西周初期是有剑的。

春秋战国时期,剑的形制有了较大发展,西周时期的一些形制已非常少见,如直柄直刃剑等,一些新形制的剑开始出现。《中国古代兵器》一书将东周时期的剑分为扁茎、脊茎、筒茎和柱茎四种。马承源先生主编的《中国青铜器》一书分的更为详细,书中将东周时期的剑分为四类。一类为薄腊无格圆茎,有薄腊圆茎短体式、薄腊圆茎长体式和薄腊锐下圆茎式三种。二类为无格斜从扁茎,有无格斜从扁茎式、无格凹脊扁茎式和无格凹从狭前愕扁茎式三种。三类为厚格,斜宽从狭前愕厚格圆茎式,斜宽从狭前愕厚格圆茎有箍式和斜宽从厚格式三种。四类为薄格,有长腊斜宽从狭前愕薄格式和短腊斜宽从薄格式两种。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剑变化最显著的就是剑身变长,从无格到有格,剑身变长扩大了剑的斩击范围,格的出现提升了刺的效果,使剑的功能趋于完善,开始实现从“防检非常”的卫体兵器向进攻型兵器的转变。

目前我国现存最早的剑是出土于江苏邱县大墩子的一把帕岩玉制环形短剑,属新石器时代晚期器物。史籍中关于吴越青铜剑多有记载,如《越绝书》外传《宝剑》记载“越王句践有宝剑五,闻于天下……风吹断发,削铁如泥”,《战国策。赵策三》记载“夫吴干之剑,肉试则断牛马,金试则截盘匝”,《庄子?刻意》中说“夫有干(吴)越之剑者,押而藏之,不敢用也,宝之至也”。

《吴越春秋》记载当时的相剑名家薛烛对吴越青铜剑的描述是“光乎如屈阳之华,沈沈如芙蓉始生于湘。观其文,如列星之芒;观其光,如水之溢塘;观其色,涣如冰将释,见日之光。”《史记?吴世家》中记载“季札挂剑”中的剑也产自吴越地区。

吴越地区的野战方式与中原地区有很大不同。西周至春秋时期,中原列国争战以车战为主,远距离杀伤的弓箭和戈、矛、戟等长柄武器是军队的主要装备,使用短剑相互搏杀的是相当有限。吴越地区多林莽河湖,更宜于步兵作战,剑无异于是最为适合的兵器,因此这一地区对剑的需求量大,发展的程度也更高。

所以今天的越王勾践剑也被很多专家认为是剑的始祖之一,也是第一把成熟的宝剑。

参考资料

【1】《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