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哥马利的学生成其上级,为什么不大吵大闹?

从军长主动降为师长,让蒙哥马利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但其似乎并不关心这些,他与全体军官对法国战役进行总结,并形成长达25页《1940年5月英国远征军在法、比作战的重要经验教训》的备忘录,并首次提出德军实力优于英军。

第3师被动员起来,在沙滩挖战壕和反坦克壕,昔日美丽的海边花园被挖得坑坑洼洼,并将一切有碍射界的建筑全部炸掉。附近居民意见很大,但向来“不讲理”的蒙哥马利根本不理会这些。不久,一条长达几十公里的抗登陆防御带建成。

作为王牌部队的第3师,另一个好处就是能够见到“大人物”。这天,新任首相丘吉尔来到该师,蒙哥马利安排了一场抗登陆演习,俩人对当前局势交换了意见,丘吉尔不仅将第3师作为总预备队,实施机动防御,而且晋升蒙哥马利为中将。

同时,被任命为第5军军长,该军原任军长奥金莱克,出任南方军区司令,成了蒙哥马利的顶头上司。按理说,两人曾是奎达参谋学院的同事,彼此十分熟悉,在工作上应该更加相互配合、支持。谁知,从他上任的第一天起,就矛盾不断。

一是,蒙哥马利上任第一天,即完成了对第5军的编成和人事大调整,按照机动防御的思想,对部队进行改编,并撤免原先的军官,换上了从第3师带过来的一套班子。尤其让奥金莱克记恨的是,他事先并未请示南方军区司令,更没有备案。

二是,在第5军,有些营长年龄高达63岁,就连排长都有55岁,这能有什么战斗力?蒙哥马利开始对军官进行调整,超龄的一律退休或撤换,全部换上年轻的军官。这么大动静的人事调整,依然未请示奥金莱克,军官们怨声载道。

更关键的是,蒙哥马利对其原部队这么折腾,分明是针对奥金莱克,否定前任的战术理念。不管他有没有“私心”,但没有给上级留面子是不争的事实。从此,俩人成了死对头,直到奥金莱克调任驻印英军总司令,他们的冲突暂告一段落。

整顿部队风气,尝试大规模军事演习。

1940年12月,接任英国南方军区司令的是亚历山大中将,他曾是蒙哥马利的学生,这种尴尬的场面,按照蒙哥马利的以往脾气,要么“七个不服,八个不忿”,要么跑到陆军部大吵大闹。但这些都未发生,反而两人的关系十分和谐和友好。

其实,这主要还是取决于两人的战术理念相近,以及对英军体制的痛恨,特别是在敦刻尔克撤退中,他们相互支持,共同抵御德军的进攻,算是“英雄惜英雄”。当然,亚历山大对蒙哥马利“折腾”部队,向来持支持的态度,甚至是鼓励。

首先,在全军进行体能训练,部队必须完成40公里强行军,并随时投入战斗;同时,宣布全体军官每星期进行一次11公里的越野长跑,军官们纷纷投诉。亚历山大的答复是,能坚持下来的留下,否则坚决走人,全力支持蒙哥马利。

其次,英军有个传统,允许军官家属随军,一家妻儿老小就住在军营附近。蒙哥马利认为,打仗就是打仗,有这些“顾虑”牵挂,军官们是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战斗,这是影响部队战斗力的一大“弊病”。于是,下令所有军官家眷限期搬走。

当然,大规模的军事演习,是蒙哥马利最关注的事情。与过去自己战术原则不同的是,他强调大规模进攻演习,尤其是演练多兵种的协同作战。同时,他在组织3万人的大演习中,表现得镇定自若、胸有成竹,让英军总司令布鲁克十分赞赏。

在他看来,蒙哥马利是个难得的训练专家,第5军在他的整顿下,成为“虎狼之师”就是很好的例证。于是,蒙哥马利又被平调到第12军,尽管对老上级、老朋友没有给其升职,多少有些怨言,但从大局看,他也希望自己的理念得到全面推广。

蒙哥马利到达第12军,立刻在平静的军营里,掀起了狂风巨浪,一系列的整顿有序展开。控告信纷纷飞向司令部,但在布鲁克看来,英军内部存在太多的问题,法国战役的教训不仅仅是武器装备和战术落后,更重要的是迂腐的军事体制。

要想英军尽快形成战斗力,就需要蒙哥马利这样雷厉风行、敢做敢干的人。不过,布鲁克也在有意地培养他,让他组织更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不久,布鲁克担任帝国参谋总长,自然也没有忘记蒙哥马利,同一天,他被任命为东南军区司令。

职务的晋升,让蒙哥马利十分高兴,他屈尊当师长的目的,就是为了事业的发展。尽管来得有些迟,甚至一度成为自己学生的手下,但好歹现在与他可以平起平坐了,内心平衡了许多。不过,这不是终点,他要达到军事生涯的最高峰。

未完待续,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蒙哥马利传》

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