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放上一种粘合剂就能变土壤,沙漠面积怎么没减小,反而更大?

放在多年以前,沙漠变成土壤完全是一件想都不敢想的事,但沙漠的确可以通过一种特殊的粘合剂变成土壤,这也是我国科学家在这个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那么,接下来可能会有人就觉得奇怪,既然只需要添加一种粘合剂就能把沙漠变成绿洲,那为什么还要辛辛苦苦在沙漠的原始环境上大量植树,怎么不先把沙漠变成土壤提升植物的成活率?

为什么研制出来的沙子粘合剂未大面积应用?

试想一想,既然有东西可以把沙漠变土壤,但却没有人使用,这必然牵涉到应用成本较高,而沙子粘合剂也正是如此。仅仅其中含有的羧甲基纤维素钠,就达到了每公顷4500到6500美元,换算为我们的单位也就相当于额每亩2700元。

也就是说,即便不含其他费用,这些沙子变土壤的成本就已经不低,而这种转变过来的土壤虽然可以种植农作物,但依然是不同于普通土壤的万向节和约束土壤,相当于只是将原本松散的沙子通过外力作用变成一个整体,从而达到种植在该沙子上的植物能够实现基本的生长能力。

但是,该技术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目前的应用成本太高,难以从实际收益上来忽视投入成本。而且,这个技术的应用暂时还难以做到稳定和长效,尚不能做到一次使用就使用几年、甚至几十年都不改变其粘合剂的性能。

沙漠治理跟沙漠大规模种植农作物有何不同?

要知道,现在很多地方其实都不缺正常土壤的耕地,反而是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都进城了,家里留守的大部分都是老人和儿童,以及部分妇女。

如果大家有时间回到乡下去转一圈就会发现,只有一大片的那种在路边的土地才有人种植,这些位置更便于播种和收割,而其他地方的土地往往都长草荒废了。也就是说,目前我们的农村现状,更多的是没人来种植或管理土地,而非土地资源已经达到了不够使用的程度。

当然,我们可以从沙漠的分布看出,并不是什么地方都有沙漠地形的,而它们大面积存在的地方又没有什么人居住,甚至靠近沙漠的地方人口数量也不大,这大概跟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都有关,毕竟大部分人都会选择更适合自己生存的地方生活。

所以,又有多少人能够专门去到沙漠深处、还愿意频繁投入大量成本来将沙漠种植上农作物?事实上,沙漠治理固然是一项重要工程,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倘若该技术无法做到稳定有效,且投入成本合理,那么不计后果的大范围应用便会得不偿失。

而且,该粘合剂的作用其实主要就是保水,但沙漠地带哪里又有这么多的淡水资源,如果从其他地方大量饮水将涉及到更多的问题。而且,水是生命之源,要知道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也是有限的,有的地方就连人都难以保证正常的淡水饮用量,又怎么可能如此大量耗费?

对人类生存构成威胁的土地荒漠化是怎么回事?

相信在很多人心里,荒无人烟、没有植物和干燥缺水就是沙漠的样子,如果这片寂寥的土地上有可能存在什么有生命力的事物,那应该就是骆驼和牵引骆驼群的人们。其实,在沙漠之下也可能有大量岩石、化石文物、乃至矿床和石油储藏,而很少有人在其周围居住也是该地形在资源开采上更便利的优势。

为什么人类不能停止沙漠治理工作?

要知道目前全世界的陆地面积也只有地球总面积的30%左右,而其中却有大约三分之一的部分都是半干旱和干旱的荒漠地带。而且,目前全世界范围内的沙漠面积都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相当于每年新增六万平方公里的样子。仅仅是截至目前,沙漠就已经达到了20%的陆地总面积,而与此同时,正面临荒漠化的土地面积竟然还有43%的样子。

简单点说,我们人类目前面临的生存威胁,除了极端天气之外,还有土地沙漠化。而土地荒漠化有气候因素,也有人为原因,包括但不限于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和不合理的樵采。可能对于没有生活在沙漠附近的人来说,沙漠不但不可怕,更是大家愿意掷重金去观赏一番的美景。

不可否认,沙漠的壮观的确是其他地形无法媲美的,但大部分人从来不在意的可利用土地面积真的越来越小了。但养活大家的农作物、各种水果,以及我们栖身的房屋,都是建立在耕地之上,有用的土地并不像部分人以为的那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是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逐渐减少,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农村如果推掉没人居住的房子,将其还原为可以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就能得到一定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