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哥马利任陆军部参谋,为什么还坚持上参谋学院?

1918年,历时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伦敦城一片欢声笑语,人们涌上街头庆祝胜利。与之相反的是,前线一片宁静,也许是胜利来得太突然,或者是经历过生死的军人,早没了大喜大悲的冲动,他们默默地收拾行装,准备回家。

蒙哥马利也一样,并没有对胜利感到多么的兴奋,反而有一种失落,尤其是看到将领们漠视士兵的生死,要么进攻、要么死守,毫无策略可言。作为一名职业军人,他对此深恶痛绝,不想将来成为这样的军人。战争结束了,他该何去何从呢?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突如其来的和平,对于从小对家没有太多归属感的蒙哥马利看来,不是一件很高兴的事,他喜欢军人职业,早将部队当成了家,不想离开。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他对自己的去留心中没底,担心自己会不会在裁撤的名单里?

遵照命令,第47伦敦师即将解散,大部分军官和士兵们都裁撤回家,留下的军官降级使用。幸运的是,蒙哥马利调任陆军总部二级参谋,军衔降为准少校。从表面上看降级了,但能在陆军总部工作,实际上是“不降反升”,他很满意。

师部举行解散前的最后一次宴会,军官们为他们曾经的战斗岁月干杯,没有人欢呼,只有祝福和不舍,甚至有人抱头痛哭。因为胜利预示着分别。没当过兵的人,无法理解这种一同经历生死的感情。自认内心强大的蒙哥马利,也难以自制。

新工作对于多年从事参谋工作的蒙哥马利,可以说是轻车熟路。他很满意现在的工作,不仅有干净、舒适的办公室,而且可以有机会接触大人物。在他远大理想中,成为受人瞩目的将军是他努力的目标,他要把握住每一个升迁的机会。

善于观察的蒙哥马利意识到,要在部队长期干下去,就必须不断地深造。他要去参谋学院学习,不仅是可以丰富自己的军事理论,并结合实战经验,提高战术素养;而且,这也是军官晋升的基础,因为每一个高级将领都经历过参谋学院。

说白了,参谋学院就是事业发展的“通行证”。所以,当听说参谋学院恢复招生后,他第一时间参加了报名。这时的蒙哥马利特别渴望深造,他已经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但许多问题一直在困扰着他,这些只能在军事理论中寻找答案或论证。

但参谋学院不是那么好进的。

1919年,渴望深造的蒙哥马利,已经2次报名去参谋学院深造,但都未能如愿。原来,到更高一级的学院深造需要推荐,而他刚来陆军部不久,谁也不认识,既无家世背景,又不认识什么大人物,他有了一种“怀才不遇”的感觉。

蒙哥马利不是一个轻易言败的人,一旦选定了目标,不管有多大的困难,哪怕是招致非议,他都义无反顾地去做。当然,在陆军部工作的好处就是能够接触一些大人物。这天,机会来了,驻德英军总司令罗伯逊爵士,邀请下属去家里打网球。

蒙哥马利也在受邀之列,他决定利用这个机会获得爵士的推荐。在休息的时候,俩人进行了交谈,爵士对他又惊又喜,惊的是这位有过4年参谋经历的年轻人,居然不是从坎伯利参谋学院毕业的;喜的是,能从基层干起来,是个难得的人才。

当爵士极力鼓励蒙哥马利去参谋学院深造时,他装作很为难的样子说:“我已经报了2次都没有去成,我谁都不认识,他们很难注意到我”。这时的罗伯逊爵士尽管没有表态,但已经知道自己该如何帮助,眼前这位无助的、优秀的军人。

回到陆军部没几天,坎伯利参谋学院第二期的录取名单上,有了蒙哥马利的名字。但随之而来,还有一份到皇家燧发枪团第17营任营长的命令。原来,进参谋学院的军官都选拔自一线部队,作为陆军部的参谋,对学校来说,水平已到,不用深造。

也就是说,蒙哥马利必须以基层军官的身份,才可以到参谋学院深造。这时,他才恍然大悟,是自己没有搞清“路数”。当然,能去基层是他高兴的事,与士兵们在一起组织各种体育活动,是他的拿手好戏。在这里,他愉快度过了几个月。

第二年的1月,蒙哥马利到坎伯利参谋学院报到。这是他第二次上军校,与上次进入军校不同的是,12年的军人生涯,他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甚至从鬼门关捡回一条命,对战略战术问题有着极强的求知欲,他十分珍惜这次上学的机会。

未完待续,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蒙哥马利传》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