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谋学院为何罚学员,与蒙哥马利一起吃早餐?

1919年,渴望深造的蒙哥马利,已经2次报名去参谋学院深造,但都未能如愿。原来,到更高一级的学院深造需要推荐,而他刚来陆军部不久,谁也不认识,既无家世背景,又不认识什么大人物,他有了一种“怀才不遇”的感觉。

蒙哥马利不是一个轻易言败的人,一旦选定了目标,不管有多大的困难,哪怕是招致非议,他都义无反顾地去做。当然,在陆军部工作的好处就是能够接触一些大人物。这天,机会来了,驻德英军总司令罗伯逊爵士,邀请下属去家里打网球。

蒙哥马利也在受邀之列,他决定利用这个机会获得爵士的推荐。在休息的时候,俩人进行了交谈,爵士对他又惊又喜,惊的是这位有过4年参谋经历的年轻人,居然不是从坎伯利参谋学院毕业的;喜的是,能从基层干起来,是个难得的人才。

当爵士极力鼓励蒙哥马利去参谋学院深造时,他装作很为难的样子说:“我已经报了2次都没有去成,我谁都不认识,他们很难注意到我”。这时的罗伯逊爵士尽管没有表态,但已经知道自己该如何帮助,眼前这位无助的、优秀的军人。

回到陆军部没几天,坎伯利参谋学院第二期的录取名单上,有了蒙哥马利的名字。但随之而来,还有一份到皇家燧发枪团第17营任营长的命令。原来,进参谋学院的军官都选拔自一线部队,作为陆军部的参谋,对学校来说,水平已到,不用深造。

也就是说,蒙哥马利必须以基层军官的身份,才可以到参谋学院深造。这时,他才恍然大悟,是自己没有搞清“路数”。当然,能去基层是他高兴的事,与士兵们在一起组织各种体育活动,是他的拿手好戏。在这里,他愉快度过了几个月。

第二年的1月,蒙哥马利到坎伯利参谋学院报到。这是他第二次上军校,与上次进入军校不同的是,12年的军人生涯,他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甚至从鬼门关捡回一条命,对战略战术问题有着极强的求知欲,他十分珍惜这次上学的机会。

然而,参谋学院没有想象中的好。

1920年,蒙哥马利在坎伯利参谋学院进行深造。令他和那些经历过血与火考验的军官们失望的是,战后的军校教程十分陈旧,教员的授课与实战脱离,大都是陈词滥调,没有什么新的内容。当然,也谈不上后悔,毕竟有些东西是可以学的。

好在学院的学风比较好,允许学员们畅所欲言、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这让蒙哥马利找到了与人理论的机会,凡是有辩论会、座谈会、分析会等,他都积极参加,并且口若悬河、没完没了,更是固执己见,喜欢与人争论,直到对方认输。

到了后来,他喜欢高谈阔论的“毛病”愈发严重,在下课途中、宿舍、学院食堂等等,到处都有他与人争辩的情景。了解蒙哥马利的人都佩服他的口才,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无休止的唠叨让人受不了,每个人都把与他在一起视为活受罪。

这有点像电影《大话西游》里的唐僧,喋喋不休、令人反感,以至于学员们经常是避而远之,深怕被他纠缠上。蒙哥马利的做法让他在军校出了名,甚至惊动了校方,被认为是一个喜欢争吵,并且攻击性很强的人,也对他的唠叨十分无奈。

一次,有名学员触犯了校规,校方没有采取其他的惩罚措施,改为罚坐蒙哥马利的旁边,吃一个星期的早餐;在学院刊物上的谜语栏里,也有人拿他的唠叨开玩笑,“蒙哥马利是否有过两分钟缄口不言?如果有,在哪里?”对此,他一笑了之。

在他看来,这些讽刺和挖苦,倒说明了自己备受瞩目,甚至希望这样的事情越多越好,他要成为学院的明星,在军校的历史上留下他的名字。不管怎样,蒙哥马利在参谋学院深造是愉快的,而且越来越自信,这主要得益于激烈的辩论。

看来,蒙哥马利是个闲不住的人,他到哪里总能让周围的人感到不舒服。尽管这样,战后能够继续留在部队,如愿以偿地上军校深造。同时,他还结识一大批后来成为将领的同学。对他来说,战后的一段的时间,他过得紧张而惬意。

未完待续,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蒙哥马利传》

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