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拉开弓,不等于会射箭:图解世界射箭三大手法

张弓射箭的手法,主要有三大类方式,西方学者分别将之命名为“捏箭式(Pinchdraw and release)”、“地中海式(Mediterraneandraw and release)”和“蒙古式(Mongoliandraw and release)”。多数人在第一次射箭时会不自觉地用食指与拇指捏住箭尾,这便是“捏箭式”。这种手法的优势在于撒放动作干净利落——当射手拉到某个极限时,摩擦力无法再留住箭,箭就自然射出。然而,这种手法是难以用于稍强之弓的,除非射手拥有超常的指力。

所以实际上常见的手法只有两大类:流行于盛行单体弓的西方世界的“地中海式”,由食指勾弦位于箭尾之上,中指和无名指勾弦位于箭尾之下;流行于盛行复合弓的东方世界的“蒙古式”,用戴着扳指的拇指勾弦,食指和中指压住拇指以加强力道。这两种不同的手法,源于单体弓与复合弓不同的特性。单体弓的弓身一般较长而弹性差,拉满时、弓弦的角度比较大,适合用多个手指勾弦;复合弓的弓身一般较短而弹性好,拉满时、弓弦成锐角,只适合用拇指单个勾弦。

▲地中海式

▲捏箭式

▲蒙古式

保护拇指、并帮助勾弦的扳指,或者能起到类似扳指功能的道具(比如日本弓道中使用的特殊手套“弓悬”,也称“弽”或“韘”),对于“蒙古式”的手法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扳指是晚近的俗称,文言古称则多称之为“韘(shè)”或“玦(jué)”。

日常使用的,多以皮革、兽骨、兽角等制成;作为把玩的饰品,则多以玉石、玛瑙、象牙、翡翠等制成。1976年,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的妇好墓中,出土了一件玉质扳指,年代为公元前十三世纪末至公元前十二世纪初。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扳指实物。这不仅证明了中国早在商代晚期便已经运用所谓“蒙古式”的手法,同时也是中国早在商代晚期便已经使用复合弓的一个间接证据。

▲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质扳指。扳指上的孔用来穿绳,系在手上以免脱落,凹槽则用来扣住弓弦。

▲湖北武汉东湖落雁景区清河桥头的养由基(?~公元前559年)塑像。养由基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将领,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神射手之一。“百步穿杨”和“百发百中”两个成语都源自于他的事迹。

本文经指纹烽火工作室授权发布,文章作者原廓。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