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处着手,桌面实验或带来探测暗物质新思路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人员一直希望借助实验寻找构成暗物质的粒子。据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官网6月16日消息称,在理论物理学教授Kathryn Zurek的带领下,研究人员开始谋求新的思路。相关研究结果刊发在《物理评论快报》杂志中。

简单说来,他们一直在研究暗物质由“隐藏区”的粒子所组成的可能性。这些粒子比之前假设的粒子要轻,理论上可经位于地下的小型桌面实验设备发现。相比之下,科学家们目前正在采用大型实验来寻找质量更重、被称为“弱相互作用大质量粒子”(WIMP)的暗物质候选者。

Zurek教授在十多年前首次提出了隐藏区粒子概念,他介绍道:“暗物质总是会穿过我们。当我们绕着星系中心移动时,暗物质形成的稳定风通常会被忽视,但我们仍然可以根据暗物质的来源,设计出新的方法来搜寻暗物质风和探测器之间罕见的相互作用。”

在这篇论文中,物理学家们概述了如何通过一种被称为磁振子(magnon)的准粒子来探测较轻的暗物质粒子的方法。准粒子是一种突现现象:当固体表现得好像含有弱相互作用的粒子时,就会出现准粒子。磁振子就是一种具有电子自旋现象的准粒子,它的作用类似于小磁体,具有集体激发效应。

在研究人员关于桌面实验的构想中,一种磁性晶体材料将被用于寻找由暗物质产生的、处于激发态的磁振子的迹象。

论文作者之一、加州理工学院的博士后研究员Zhengkang (Kevin) Zhang解释道:“如果暗物质粒子比质子轻,那么用传统方法探测它们的信号就会变得非常困难。但是,据许多被充分激发的数据模型显示,特别是那些涉及隐藏区的模型,暗物质粒子可以与电子的自旋效应产生偶联。因此,一旦它们击中实验材料,就将诱导出自旋激发态,或磁振子。如果我们通过冷却设备,以及将其移至地下来降低背景噪音,就有望探测到仅由暗物质产生的磁振子。”尽管这类实验到目前为止还只停留在理论上,但最终可能会利用埋在地下的小型设备来完成。这样的话,来自其他粒子(比如宇宙射线中的粒子)产生的外部影响就可以降到最小。

在目前桌面实验所发现的暗物质迹象之一是,信号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是由于用于检测暗物质的磁晶体或具有各向异性,这意味着原子被自然地以特定的方式排布着,以便于当暗物质从特定方向而来时,让它们倾向于与暗物质发生更强烈的交互作用。

科界原创编译:朱明逸 审稿:西莫责编:雷鑫宇

期刊来源:《物理评论快报》

期刊编号:0031-9007

原文链接:https://www.caltech.edu/about/news/thinking-small-new-ideas-search-dark-matter

版权声明:本文由科界平台原创编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转载请注明来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