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的引擎之钥:新基建,数字未来的新结构性力量

新基建,究竟 “新” 在哪里?或许现在我们能找到众多概念及分类上的区别。但如果真要清晰地认识到新基建的意义,我们可能需要站在未来,回看新基建被提上重要日程的 2020 年,这一年,人类的许多旧有经验和秩序都受到了挑战。

新冠疫情蔓延初期,武汉在十天内建立起了可以容纳 1000 张床位的救命医院。火神山和雷神山两大医院的快速落成,再次向外间展示了中国 “基建狂魔” 的动员及执行能力。在这令人吃惊的速度背后,既包含着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要素,还无形间潜藏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未来主张。

人们为了防控疫情选择安心待在家中,却可以通过一个网络摄像头当起医院建设的“云监工”。在属于传统基建的医院主体完成后,华为、三大运营商、中国铁塔以及中国信科等前后方企业在 36 小时内协作完成了 5G 信号的覆盖,并交付了云资源、核心系统的计算与储存设备,让雷神山与火神山能够与解放军总医院进行远程医疗会诊。这就是“新”。

同样,远程办公、在线教学等工作学习方式也经此一 “疫” 更加纵深地走入寻常生活,这些 “新” 依托着 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与传统基础设施融合创新,推动着整个国家与社会在多领域的数字化改革和智能化升级。

图|《新基建:数字时代的新结构性力量》于近日出版发行

“新基建”不是一个看似远离常人生活的遥远概念,它将在多方面给社会带来更加深刻的变革。伴随其一同到来的,将是新的机遇、新的挑战。

从《新基建:数字时代的新结构性力量》一书中,我们就能清晰了解 “新基建”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战略意义。该书由国务院参事、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徐宪平主编,华为公司等主流企业及研究机构联合编撰,落笔视野高屋建瓴,从全球角度横向对比各个国家的数字化进程。随即又分别从覆盖领域、应用范围、涉及技术这三大角度对 “新基建” 进行详解。最后,以中国各区域的数字化发展特色、市场投资情况,及未来展望为收尾,为人们提供了全面立体,依托 “新基建” 的全新数字时代。

2018 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首提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来,中央多次提出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2020 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重点支持 “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的建设,“新基建” 的概念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国家发改委明确了 “新基建” 的范围,提出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打造产业的升级、融合、创新的基础设施体系” 的目标。这些目标则通过包括华为、阿里、腾讯,百度等数字巨头在内的二十余家业内龙头企业来共同研讨、详细拆解,将政策指引落实为现实路径。

就 “新基建” 的规划而言,“联接与计算”则是此次革命的核心所在。5G 技术是革命的根基,影响着光网络、物联网等各种 “联接” 的建立;算力则是影响革命成果大小的雨露,其代表了新时代的生产力。而在追赶这场革命浪潮中的关键,便是一个国家的自主研发能力。

华为作为最能代表中国自主研发能力的公司之一,在其 30 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中国数字基础建设的核心角色。同时,它也是当下最有潜力打破西方高科技垄断的公司。目前,在 5G 技术的全球角力中,华为已经占据领先优势,而 5G 网络的建设情况将决定联接能力高低。

伴随 5G 出现的多种创新应用,也将进一步催生更广泛多样的算力需求。人工智能、大数据的落地离不开通用计算算力和异构计算算力。这将影响整个中国的数字化进程,而数字时代必然需要更多元和强大的算力支撑。因此,“新基建”需要构建出中国自己的核心多元计算能力,而华为在这条道路上也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总而言之,数字中国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我们都站在历史的门口。把感知、传输、存储、计算和处理等能力融为一体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会是中国在变局之下的突破口。以华为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公司,正是这次数字化转型的引擎,推动着人民、社会与国家步入智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