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确权“五不确”是指哪5种情况?

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就是将合法取得的农村宅基地以及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实行统一权籍调查、统一确权登记、统一颁发房地一体不动产权证书。根据国家文件规定,宅基地确权工作要在2020年年底基本完成,但是有几种情况是不能确权的,农民朋友早知晓早打算!

1.违法占用永久基本农田

国家实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五条规定:“永久基本农田经依法划定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变其用途。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难以避让永久基本农田,涉及农用地转用或者土地征收的,必须经国务院批准。禁止通过擅自调整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方式规避永久基本农田农用地转用或者土地征收的审批。”

由上可知,永久基本农田的使用是有严格条件限制的,农村建住宅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是违法的,自然是不能确权的。

2.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非法出让或出租农村集体土地进行非农业建设

我国土地按用途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实行严格的用途管制制度,不能随便改变用途的。《土地管理法》第八十二条规定:“擅自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通过出让、转让使用权或者出租等方式用于非农业建设,或者违反本法规定,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通过出让、出租等方式交由单位或者个人使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

3.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农民住宅或“小产权房”等违法违规行为未处理或正在处理的

众所周知,农村宅基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使用主体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但由于过去法律条文还不够完善,出现一些非农村户口占用或者购买宅基地的情况,也有的是因为搬迁、安置等原因批准使用的宅基地。

但到了1999年,我国新修订了《土地管理法》,对宅基地使用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严令禁止城镇居民再以自行建造、购买等方式获取宅基地。因此,城镇居民1999年以后才开始使用宅基地的,就属于违规了。当然,城镇居民1999年之前使用的宅基地,还是可以按使用面积进行宅基地确权登记的。

4.对已纳入城市规划区或成片征拆范围的,不列入此次确权登记范围

宅基地确权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已纳入城市规划区或成片征拆范围,那就没必要再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了。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不予登记的情形不得确权登记发证

像宅基地存在权属纠纷,那也是不能确权的。对于这种情况,最好能赶在当地确权工作开展前把纠纷解决了,因为如果错过了统一确权登记,补确可能会比较麻烦。

PS:宅基地遇到纠纷如何解决?可先双方协商;协调不成,找人民政府处理;对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