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出生后很少会发出叫声,为什么婴儿却经常嚎啕大哭?

和其他动物相比,人类似乎有些另类。其他动物的幼崽在出生后不久会在非常短的时间内站起来,并跟随母亲移动。为了不引起食肉动物的注意,它们会尽量保持安静,很少会像人类宝宝一样稍微有些不舒服就嚎啕大哭。

在远古时期,人们生存的环境远远没有今天安全,他们还要时时刻刻面对大型食肉动物们的骚扰。那为什么人类幼崽的行为和其他动物相差这么大呢?

人类的脑容量

人类的行为之所以和动物相差这么大,最根本的原因还要从脑容量开始说起。

我们知道,人类大约在500多万年前就已经会直立行走,而人体结构为了适应直立行走,身体构造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盆骨。

和我们的近亲黑猩猩相比,人类的盆骨非常狭小,而且非常崎岖,这能够保证人类直立行走时不出现摇晃行为,但是这个结构可害惨了人类的女性。

人类在进化之中时,从单纯的食草动物转化为了杂食动物,使得人类获得的能量变得充足,以至于有较多的能量用于发展新功能。其他动物往往发育的是身体的敏捷性,或者攻击力,但人类发育的却是在当时毫无用途的大脑,使得人类脑容量逐渐变大。

当人类脑容量逐渐变大时,此时就使得盆骨非常狭小的人类生育变得非常困难,以至于因难产而死亡的数量大幅上升。

但人类比较幸运的是,人类基因突变拥有了一个新功能,使得人类婴儿在大脑还未完全发育成熟时便生产下来,在体外继续发育。

也就是说,人类都是早产儿。由于人类的大脑在母亲体内还未完全发育成熟,以至于人类婴儿不具备任何生存能力,骨骼也不像其他动物那么强健,能够在短时间内站立起来。

所以,婴儿想要活下去,必须依赖大人的养育,所以它们一旦觉得自己渴了、饿了便会通过哭声提醒父母喂食。

而其他动物由于具备了行走能力,当它们渴了或者饿了时,可以自己跑到母亲身边哺乳。

婴儿啼哭不会引来天敌吗?

虽然婴儿的啼哭可以换来大人的照料,但啼哭也会引来大型食肉动物的注意。不过,人类属于群居动物,并且在匠人学会使用火之后,人类的生存环境相对来说较为安全。而且婴儿的活动范围往往是族群之中,较为安全。

但是,当时的人们还没有驯化动植物,仍然需要每天东奔西跑寻找食物,而且居无定所。如果婴儿在母亲移动的过程中发出啼哭,确实会引起天敌的注意,甚至会因此而丢掉性命。

而在这种强烈的选择动机之下,一些在母亲移动自己时不会啼哭的基因被选择了出来,此时它们的生存率大幅提升。

而在现在婴儿的体内,仍旧保留了这种基因。比如:当婴儿嚎啕大哭时,只需要抱上它们走走,它们就会停止啼哭。

除了人类之外,其他动物也表现出了和人类类似的生存技能,最常见的就是猫。我们知道,小猫在自己的窝内时也会发出啼叫声。

但当母猫衔住它们的后颈肉移动时,它们便会尾巴收缩,四只脚紧贴身体,像是被点了穴一样一动也不动,任由母亲移动。

这种行为,在英语中叫做“clipnosis”,也被称为“催眠”。

之所以很多动物都有这种本能,其实是因为在移动时发出声音的人或者动物,都被天敌发现了,以至于母亲和婴儿本身都惨遭不测,因此基因没有继续传递。而在移动时没有发出声音的人或者动物幸运地躲过了天敌,所以它们的基因能够被保留下来。

人类在演化时也是一样,在人类还没有登上食物链顶端时,人类也曾受该机制的影响,以至于我们体内还保留着这种基因。

总结

在思考人类和其他动物的不同点时,我们不仅要从现在人类的现状去思考问题,还应该追溯到远古时期,分析研究一下曾经人类与动物的生存环境。这是因为我们的很多本能,有时是被自然界逼出来的一项技能而已。

之所以动物的幼崽不会大嚎大叫,一来是因为很多动物在母亲体内发育比较成熟,出生后能够活动,所以它们对母亲的依赖性稍弱;而人类恰恰相反,自己的需求需要让母亲知道。二来是因为人类属于群居动物,且在100万年之前就已经学会了使用火,生活环境相对安全。但即使如此,婴儿在母亲移动自己时,也会乖乖闭嘴,以免被天敌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