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第17号作战令,为什么严禁轰炸伦敦?

1940年7月19日,对于戈林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因为,这一天他被授予德国帝国元帅,这是欧洲乃至全世界级别最高的军衔。同时,负责对英国进行战略性轰炸,但效果远没有预期的那么好,英国皇家空军更是越打越强,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德国元首还是希望英国,迫于德国压力能够进行和谈。所以对德国空军轰炸英国,进行了程度很大的限制,如禁止轰炸民用目标和伦敦城等。不仅未展示出德军“真正的力量”,反倒让英国人越战越勇,他指示戈林实施“鹰日计划”。

但严禁进行“恐怖性空袭”。

英、德双方争夺英吉利海峡制空权的战斗告一段落。戈林将被夸大的战果统计上报给德国元首,并建议进行第二阶段作战,夺取英国上空的制空权。随即,德国元首发布一个令戈林欣喜若狂的第17号作战令,全面袭击英国空军和军事目标。

具体内容:德国空军使用其拥有的所有兵力,尽快打垮英国空军,一旦取得局部空中优势,对英国本土所有的军事目标和军工厂进行全面轰炸,尤其是英国南部海岸的港口及基地的袭击,应保持在必要的最低限度,为“海狮计划”做准备。

德国最高统帅部为这次行动取名为“鹰日计划”,初定的进攻时间为8月8日。有意思的是,在命令的最后,德国元首还是强调了“以造成英国民众恐慌为目的的轰炸,必须留到最后,保留作为报复手段的恐怖性袭击的决定权。”

也就是说,扩大战役的规模,是为了更快地消灭英军的有生力量;而不袭击民用设施和伦敦,更是为了避免引起英国民众的愤恨。他认为,当人们在铺天盖地的轰炸中,领略了德军的强大后,一定会向英国政府施压,放下武器选择和谈。

说白了,德国元首还是寄希望于能与英国和谈,而后全身心的进攻苏联。然而,在空军内部很快形成两种意见,一方力主轰炸伦敦,尽快逼迫英国求和;另一方认为消灭其空中力量后,再轰炸伦敦。双方“你一句我一句”,争得不可开交。

直到戈林提醒与会者,第17号作战令特别要求,将伦敦城划在轰炸之外,双方才停止了争吵。不过,德国空军上下对第二阶段作战充满了信心,有的飞行员甚至将英伦三岛的地图印在机身上,并标注“伦敦——完蛋”的字样。

“鹰日行动”从袭击英国雷达站开始。

1940年8月13日,德国的“鹰日计划”开始实施。让人感到奇怪的是,首当其冲的并不是轰炸机,而是12架“梅—110式”战斗机,他们直扑多佛尔的英国雷达站,难道是去战术侦察吗?令人诧异的一幕出现,从战斗机上居然投下了炸弹。

原来,这是德国人为突破英军战斗机阻截,对付英国雷达的有效办法。首先,在7月的轰炸中,每次轰炸机起飞,英国人通过雷达准确地掌握德军编队的动向。所以,在大规模轰炸前必须除掉这些雷达,这次行动就是“鹰日计划”的开始。

其次,从以往英、德双方空战的经验看,英国飞行员将所有的精力,用来对付德军轰炸机上,避免与德军战斗机进行正面交锋。德军轰炸机由于速度慢,损失惨重,用“梅—110式”战斗机改装成轰炸机,可以克服不能快速突破阻截的短板。

更绝的是,经过改装的“梅—110式”战斗机,尽管加装了500公斤炸弹,机动起来略显笨拙,但也比轰炸机速度要快许多。更何况,当英国人看到德军战斗机时,都不以为然,以为德军在执行侦察任务,不可能轰炸,可以起到突然袭击的效果。

当一颗颗炸弹从天而落时,英国人惊呆了,3个重要的雷达站顿时瘫痪,突袭成功了。紧随其后的大批轰炸机,铺天盖地向英国的港口,以及本土纵深的机场,展开轮番轰炸。没有雷达的指引,英国人吃了大亏,一些战机被击毁在陆地上。

尽管德国人偷袭雷达站的行动大功告成,但效果没有达到预期。也就是说,从轰炸效果看,并没有彻底地摧毁对手的雷达站,经过英国人的抢修,3个小时后大都相继开始工作,并指引着战机对入侵的德国轰炸机,进行坚决的堵截和拦阻。

这一天,双方共出动2000多架次战机,从白天打到黄昏。德国飞行员兴奋地报告称:他们以损失12架战机的代价,成功地袭击了英国6个机场,摧毁88架战机。实际上,英国只有3个机场遭到破坏,损失41架战机,却击落了60架德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不列颠空战》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