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为什么要砸拿破仑与华盛顿的头?

读者也许以为本文是在讲一则关公战秦琼式的故事。拿破仑,法国人;华盛顿,美国人。他们与章太炎之间国籍不同,生活年代也差得很多,可谓风马牛不相及。章太炎咋会要砸他们的头呢?

(图)章太炎,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

谓予不信,有文为证。那是在 1907年,章太炎正在日本东京编《民报》。他写了一篇文章,叫做《官制索隐》,本来是研究中国古代的职官制度的,然而作者的笔锋突然一转,写道:“藉令死者有知,当操金椎以趋冢墓,下见拿破仑、华盛顿,则敲其头矣! ”

请看,这里写得明明白白,足证笔者没有瞎编。中国旧俗一向以扰人丘墓为极大的不道,然而,章太炎却不管这一套,他要到拿破仑与华盛顿的坟墓里去“敲”,也就是砸,而且是用“金椎”。金者,铁也,分量不会很轻。看来,章太炎对这两位历史人物很有点儿愤懑之气呢!

(图)拿破仑·波拿巴,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实现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发展了资本主义,保护了资产阶级

几年之前,章太炎可不是这样。那是在 1903年,他正和康有为辩论中国革命问题,把拿破仑与华盛顿二人简直捧上了天,称之为“魁梧绝特之彦”,称之为“二圣”,甚至誉之为“极点”。康有为认为,中国一时产生不出华盛顿这样的人物来,因此不能革命。

章太炎同意这一看法的前半部,但他表示:“中国亦望有尧、舜之主出而革命,使本种不亡已耳,何必望其极点如华盛顿、拿破仑者耶! ”显然,在章太炎那时的眼中,拿破仑、华盛顿这样的“洋圣人”,要比尧、舜这样的“国产圣人”高明。

真是世事茫茫,浮云苍狗。几年之间,拿破仑、华盛顿的身价就大起大落,从九天跌入了九渊。这种变化并不只发生在章太炎身上,柳亚子 1907年有诗云:“华、拿竖子何须说?”把华盛顿、拿破仑称为“竖子”,也是很不敬的。

(图)乔治·华盛顿,美国人,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革命家,美国开国元勋、首任总统

鸦片战争中,中国人被西方打败,于是转而学西方。开始学坚船利炮与声、光、化、电,后来学民权与立宪,再后来学民主与革命。到了 1903年,民主与革命的调子高唱入云,拿破仑、华盛顿这两位资产阶级革命的鼻祖也就成了“极点”。其后是大批人出洋,章太炎本人也于 1905年到了正在学习西方的日本。

一看,不对了,所谓民主,不过是富人的民主,而且充斥着各式各样的怪事和丑闻。于是,失望、愤懑之情油然而生,拿破仑与华盛顿的身价也就随之暴跌。在《官制索隐》中,章太炎激烈地指责西方的选举制度,认为所谓“代议士”(议员),大都耗资巨万,靠钻营入选,与中国的“行贿得官”并无两样。

他说,民主立宪,世人都以美、法两国为榜样,但现在法国的政治,全靠贿赂,美国人也要通过行贿才能致身显贵,实在“猥贱”得很。其所以幻想手持“金椎”,以拿破仑、华盛顿的头作为挞伐对象者,盖为此也。章太炎这个人爱冲动,又不懂得历史主义,其幼稚、偏激之处,读者谅之!

(图)《独立宣言》的中心思想是宣布美国独立,它深刻地阐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原则,图为签署《独立宣言》

那么中国怎么办?

章太炎想来想去,觉得西方民主的脓疮是议会,于是惨淡经营,洋洋洒洒地写了一篇《代议然否论》,主张“代议”必不可行,议员绝不可选,同时提出了一个从多方面“恢廓民权,限制元首”的方案。例如,提高法官的权力,不论是总统,还是百官,有了过失,或者渎职受贿,法官都可以“征之”“逮之”“治之”;倘若法官执法不公,老百姓可以要求“学官”集中一批法学家来共同处治法官,等等。

然而,不知道是章太炎觉得这个方案未必可行,还是因为对中国历史过于有感情了,他有时又觉得,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也并不坏,开元、贞观年间,中国不也治理得很好吗?于是,他又表示:“盛唐专制之政,非不可以致理。”甚至说:“今之专制,直刑罚不中为害,它犹少病。”这就又转而肯定封建专制主义了。

章太炎的矛盾反映了近代中国部分知识分子的困惑。他们失望于西方民主模式,而又找不到新的出路,只能向后看。然而,向后看又是没有出路的。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从专制走向民主,而不是从民主复归专制。

▌摘自《近代中国:风云时代与风云人物(1840-1919)》,杨天石(著),中国工人出版社授权合作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