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制定的“海狮计划”,为什么迟迟不执行?

二战期间法国投降,让英国彻底失去了在欧洲大陆的安全屏障。但德国似乎并不十分“仇恨”英国,不仅在敦刻尔克“网开一面”,放走了33.5万盟军,而且没有趁势渡海作战攻占英国。原来,德国在等着英国主动放弃抵抗,进行和谈。

按理说,德军从波兰到法国,一路高歌猛进犹如无人之境,显示出了强大的军事实力,而孤单影只的英国,一定会理智地选择和谈。然而,德国一厢情愿的和平建议遭到了拒绝,决定实施“海狮计划”。令人疑惑的是,这个计划可行吗?

要知道,在德国元首的战略规划中,英国并不是目标。

法国战役,英法联军主力被成功调往比利时的同时,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突破了不可逾越的阿登森林,以一记“漂亮的左勾拳”,快速抵达英吉利海峡并包围了英法联军主力。在德国元首看来,法国失败已成定局,与英国和谈的条件已经成熟。

首先,其主观认为,德国虽然在陆地上强大,但海上实力与英国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他追求的目标是,坚决消灭法国,以及将苏联沦为德国的殖民地,与英国保持和平共处的状态。这在《我的奋斗》一书中早有说明,全世界都知道。

其次,从历史上看,英、德两国因为地理位置的限制,不存在领土纠纷,双方既不能说是十分友好,又不相互仇视。如今德军势头正劲,在德国元首的潜意识里,英国一定会“审时度势”,并在“四面楚歌”的情况下,双方进行和谈。

更重要的是,德国没有控制海外殖民地的实力。之所以和谈,一方面,无非就是英国不要再管欧洲大陆的事情,德国不干涉英国在海洋的自由,各自分享陆地和海洋。另一方面,减少来自海上的威胁,可以全身心的进攻下一个目标——苏联。

这些基于主观上的判断似乎很有道理,但他低估了英国人的野心和战略观。如果仅仅只是霸占海洋,为什么在历史上英国曾组织7次反法同盟,一定要打败拿破仑呢?就是不愿出现一个强权国家,只有“大陆均衡”的欧洲,他们才能睡好觉。

也就有了实施绥靖政策的张伯伦,在一片骂声中被赶下台,换上了强硬的丘吉尔,对和谈坚决说:“不”。尽管这样,德国元首依然不想对英国“大动干戈”,实施“海狮计划”更多的是耀武扬威,恫吓的成分多些,他还是希望能与英国和谈。

“海狮计划”的“主角”,非德国空军莫属。

1940年7月,面对强硬的英国,德国决定实施“海狮计划”。按照计划,25万德国陆军乘坐驳船、拖船和运输船,在英国南部320公里的海岸线,进行抢滩作业;占领英国后,将所有17至45岁的男子拘禁起来,运往欧洲大陆。

该计划一出台,在德军内部立刻出现“赞成”和反对两种声音。海军总司令雷德尔的反对声是最大的一个,在他看来,渡海和渡河作战根本就是两回事,面对波涛汹涌、长约40公里的英吉利海峡,另有英国皇家海军严阵以待,渡海战役必败。

与之相反的是,陆军将领们纷纷“赞同”这个方案,表示一定全力以赴、确保胜利,但希望在登陆之前,由空军先获得海峡制空权,并完全摧毁英国的空中力量。也就是说,在没有取得制空权的情况下,陆军将不进行渡海战役。

原来,这些陆军将领们也不同意,这个几乎是“送命”的计划,但考虑到德国元首一贯的自以为是,如果反对,那么对自己和部队都没有好处;直接将“球”扔给好大喜功的戈林,既有了退路,又不得罪上级。看来,陆军将领们的“情商”很高。

陆军建议,雷德尔也自然十分高兴。一是,在德国空军没能击败英国皇家空军之前,海军是不会出动的,避免了与其在海上进行对抗;二是,一旦拥有制空权,渡海战役开始,按照德国元首的性格,一定会亲自指挥,出了问题和海军无关。

空军担任“海狮计划”的“主角”,戈林是沾沾自喜的。从入侵波兰开始,空军在各种战役中只能是配角,“彩头”都被陆军抢去,一直忿忿不平的戈林,终于在敦刻尔克包围圈“小露了一把”,尽管战果不怎么样,但他坚信空军能大有作为。

他信心满满地保证在9月15日前,消灭英国皇家空军。在他看来,德国空军无比强大,在数量上2倍于对手,各类战机2600多架,而且飞行员都是久经沙场的高手,战斗素养很高。于是,德国空军云集法国机场,“海狮计划”准备开始。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全史》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