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明火药却被欧洲火器反超,这事要怪大明?

编者按:在中国军事史上,明朝后期,火器发展已经被欧洲所反超。虽然明王朝也在积极引进欧洲火器,如“嘉靖二十七年,都御史朱纨遣都指挥卢镗,破双屿,获番酋善铳者。命义士马宪制器,李槐制药,因得其传而造作,比西番犹为精绝云”,在双屿之战后马上学习葡萄牙火器,一度比起原版还更加精巧;但这种拿来主义往往被许多人看不上。很多人就觉得,只知道拿来,仍然是要比别人慢一步,为什么不像欧洲那样集中精力研发火器技术,推动其进步呢?

▲明朝从葡萄牙引进的佛郎机

明朝后期火器发展被欧洲人反超,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在明朝当时的情况看来,并没有太多发展火器的动力。当发现更好的火器,便拿来技术自己用罢了。实用主义很强。而欧洲火器的高速发展,其实是频繁战争推动的结果。明朝前期火器优于欧洲,常常被人拿来强调,以此攻讦说元朝本来火器发达,但优势却被明朝给丢了。但实际上,元朝火器真的很发达吗?

▲明初的碗口铳,虽然技术处于当时世界领先水平但仍然是火器史上极为原始的存在

火药被传播到欧洲的时候,中国这边的火器也处于极度原始的状态,到宋金对峙时期才出现用竹子做的管型火器。说白了,两边都近乎从零开始,元朝出现原始的火门枪和火炮,但1346年的克雷西战役,爱德华三世也携带了五门原始的火炮(并没有发挥多少作用),那么所谓的元末火器技术,又能比欧洲先进到哪里去呢?两边都是一点点的水平罢了。明初对欧洲火器的优势,其实是朱元璋、朱棣一度重视火器的结果,但其发展速度仍是缓慢的。而欧洲从百年战争第二阶段开始,其火器发展却突飞猛进,这无疑是奥斯曼扩张战争、百年战争等一系列高质量的国家对抗提供的需求导致的。

放在明朝这边,无论是对付蒙古人、女真人或者南方少数民族,在明朝前中期都不可能发生激烈的火器对抗,根本不存在竞争,又何谈发展火器的动力呢?火器技术被欧洲超越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吗?但是,能不能以火器技术被欧洲超越,就说明朝是中国发展减缓的衰落期,远不如宋元时代呢?这当然也是很不公平的。

火器取代冷兵器,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其在战争中的权重是逐步加大的。在15、16世纪,火枪只是弩的替代品罢了,对弓都往往不能取代,而火炮充其量是弩炮和投石机的代换品。著名的西班牙大方阵,往往是训练有素的长矛手成为取胜的关键。在三十年战争当中,骑兵常常发挥比火器更加重要的作用。既然如此,明王朝当时有可能知道火器会成为未来的绝对战争主流,而不计一切代价发展火器吗?

▲让布卢之战,西班牙长矛手屠杀尼德兰-英国联军

在农业、手工业、冶炼技术、纺织业等诸多方面,明王朝直到灭亡都拥有对欧洲的优势,说明王朝在技术上被欧洲全面超越,当然是不科学的。有人会说,明朝没有成型的弹道学。确实,中国缺乏公理化方法的传统,在数学发展上有先天缺陷,但以数学为基础的弹道学放在当时还真的没那么重要。直到17世纪,欧洲的炮手们都在依靠个人经验瞄准而不是使用当时并不靠谱的弹道学。

▲伽利略

1638 年伽利略发表《两门新科学的对话》对物质的抛体运动进行讨论,这为枪炮改进和弹道技术提供了新的依据。正是因为这两个原因,枪管、炮管经历了从滑膛到线膛的逐渐改变。然而,我们都知道,线膛枪真正开始普及,到了18世纪晚期了。早期弹道学因为数学发展的局限,根本不靠谱,甚至比不上抄表和按照经验发射。而且,要知道早期欧洲弹道学是没有空气阻力这个概念的……明朝晚期从西方引进了“模数”这个概念,用于火炮的铸造上(所谓火炮模数,即炮身各处尺寸与火炮内口径之比。即包括各处壁厚与口径之比,也包括身管长度与口径之比)。但这东西显然数学上并不复杂,欧洲在这方面的先进,是更大更高质量的战争需求带来的结果,和弹道学没什么关系。

▲“模数”影响到火炮炮壁的应力分布。在清朝前中期“模数”概念在中国失传,应当是由于大清闭关锁国导致。

欧洲超越东方,其重要一点在于自然科学方面的大爆发。中国因为缺乏公理化方法,在逻辑思辨上也不如欧洲那么规范化,因此无论是数学还是自然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开始吃亏落后。但这难道是明朝的责任吗?古希腊时代的泰勒斯、亚里士多德是自然科学的创始人,希腊哲学以严格的逻辑学来规范思想模式,这些都是古中国缺乏的。当然,封建时代的大部分时间里,技术发展要远重要于形而上的或者定义上的基础,这就给了许多人以汉唐宋的东方全面超越西方的错觉。但是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科学的重要性就要超过技术本身,欧洲经过文艺复兴将希腊文化的作用发挥出来,自然就在科学上开始突飞猛进。明末也有些士人意识到了欧洲的某些先进面,并加以学习,如引进模数,学习欧洲的三角函数等。

▲徐光启将三角函数引入中国

毕竟,在西欧文艺复兴的时候,这些思想的源头希腊人却在奥斯曼人的压迫下挣扎,希腊文明并不是日耳曼人的祖先们折腾出来的。那么,中国当然也是可以学习的。既然明朝在技术上并不落后,在数学和科学上是因为欧洲的老本经过文艺复兴突然开始飞跃才落后的,我们归罪于明朝无疑就是不合理的了。那么,既然如此,又为什么要指责清朝故步自封呢?实际上,清朝曾经发生过三次火器大进步,第一次是明清战争,第二次是清准战争,第三次是乾嘉海防大危机,由于战争的需求,不得不引进新的火器技术,追求火器进步。但与此同时,清朝本着防汉的原则,又对火器技术严格管制,如子母炮就禁止汉军使用(详见冷兵器研究所《满清拿它当看家宝,汉人碰都别想碰,大明:这不是我们的佛朗机嘛》),而清缅战争这种无伤根本的战争接触到更先进的火器时,也不当一回事。

▲鸦片战争

在这种原则的指导下,清朝经常发生有事发展火器,事情过了火器技术能倒退回去的可笑情况。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沿海地区许多地方因为缺少火炮配置又来不及铸造,甚至将明朝的旧火炮翻出来淘洗后使用,清人还自己评价说——“甚准”。这样看起来,明朝的拿来主义却也颇有可取之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