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买房与育儿的压力很科幻吗?

科幻是个筐,什么都能装,不信请看《生态箱》。

科幻惊悚片《生态箱》于2019年5月在第7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首映,并获得了第这届的国际影评人周单元发行奖。老实说,观赏这部影片之前,光从简介中的“被困”主题来看,笔者觉得它怎么着都应该是一个平行宇宙或时间回旋的故事,弄不好还和时空壁垒什么的概念能扯上一定关系。但等到真正看的时候才发现,这只“生态箱”只套了个科幻的外皮,影片的一切疑点不仅没有合理的科学解释,反倒刻意突出荒诞气氛,用荒诞与惊悚来反映现代社会年轻人的买房与育儿的压力,委实别出心裁。

《生态箱》美版海报 图自豆瓣

维基百科上关于“生态箱”一词的解释是:“生态箱是一类模拟自然生态环境的动植物饲养场所,通常是封闭或半封闭式的,一般上生态箱的设计会设法让里面的动植物保持一种半自供自给的生态平衡。”失败的例子有《流浪地球》里小学生制造的仅存活了十几天就发臭的玻璃球,存活的则有《三体三·死神永生》结尾程心在小宇宙里留下的五公斤生态球——都是科幻作品中的常客。不同的是,本片中的“生态球”比这几个例子要大得多,简直是一处典型的生态社区,占地不知道多么宏大。如果不是因为周边毫无配套的商业、医疗、教育等社区机构的话,这款“生态球”在房产中介眼中一定会是个高档笋盘,连夜排队抢购都付不上定金的那种。

影片的故事也的确是从一对情侣去房产中介看房说起。主演过《惊天魔盗团》的美国演员杰西·艾森伯格扮演男主角汤姆,与恋人杰玛一直想拥有一个属于他们俩的温馨小窝。他俩下班后开车来到一家房产中介,迎接他俩的男中介员神情古怪,一看就不是正常人,极力推荐给他俩一处郊区新楼盘“远方社区”,称这个社区虽然远点儿但安静休闲、配套设施完善、生活质量高,因而性价比极高,非常值得购买。这些一听就是忽悠的词儿却有种莫名其妙的说服力,让汤姆和杰玛服帖地驱车跟着中介员进入了“远方社区”。该社区拥有数量众多的独栋别墅,庭院相邻,绿化面积广,环境也干净得出奇。他们进入9号别墅,上楼下楼一路看去,对里面的设施与居住条件还挺满意,然而一转头他们忽然发现中介员不见了,出门看时中介员的车也不见了。两人诧异地赶紧驱车离开,却遇上了“鬼打墙”,车无论朝哪个方向开来开去总回到9号别墅门口。这下,这对情侣才意识到他们遇上了大麻烦。

汤姆爬上屋顶眺望四方,发现眼前竟然是一望无际的、一模一样的绿色别墅屋顶,向四面八方伸展开去望不到头。 图自豆瓣

如果说影片前半段都是聚焦于看房这件生活琐事的话,那么从现在起,剧情才开始朝荒诞与诡异发展。

汤姆爬上屋顶眺望四方,发现眼前竟然是一望无际的、一模一样的绿色别墅屋顶,向四面八方伸展开去望不到头。天空中浮着的孤单云朵也像是批量复制粘贴一般,一块块挂在空中,纹丝不动,世界仿佛静止。手机也没信号,汽车也没油,他们打算徒步往外闯,翻越栏杆从白天走到夜里,终于翻到个亮着灯光的别墅,一看还是自己的9号楼,这下两人都崩溃了。

如果观众此刻开始思考到底是什么物理现象或时空理论造成了这处类似于特德·姜著名作品《巴比伦塔》中循环世界般的社区的话,那就被导演给误导了。导演罗根·费纳根在其访谈中大大方方地承认,他的拍片灵感来源于大规模、过量的房地产开发及其缺乏配套周边设施的恶性发展现象。大量空屋闲置的社区既造成了城市与自然的隔离,又造成了人与人的隔离,呆在其中的人容易感到孤立和被困,尤其是在还背负很多年房贷的情况下更是无法轻易放弃,直接象征了欠款的年轻人被困在买房的困局中无法轻易摆脱。

单纯的还房贷现象如果专门耗费一整部电影来挖掘,势必显得有些单薄,所以导演把又魔爪伸向了年轻人面临的第二重压力:育儿。

还没有结婚的汤姆和杰玛忽然有了一个儿子 图自豆瓣

汤姆和杰玛有一天忽然发现门口多了一只纸箱,里头是一位六个月大的婴儿,胖嘟嘟的尤为可爱。纸箱上写着“把娃养大才能解脱”的字样,简直是赤裸裸地主动挑起家庭纷争话题。还没有结婚概念的汤姆和杰玛忽然有了一个儿子,两人谁都不适应,虽然说这名小娃娃挺可爱,可他生长速度飞快,三个月就长成了六七岁的模样。这位未成年人开始表现出比社区更诡异的行为,他习惯偷窥与模仿、时常尖叫、闲下来总盯着爬满古怪纹理的电视机,似乎能从中学到点什么。汤姆对其很厌烦,杰玛也一直呵斥男孩不要叫她妈妈,不过在长久的相处中,杰玛也流露出自然的母性,对男孩有了一丝关爱。这段父母的育儿经虽然实在和现实情况差很远,但放在本来就荒诞的背景下也没有额外的违和感,观众只要知道育儿很累、并且得像片中一样累很多年就行了。

小娃娃生长速度飞快,三个月就长成了六七岁的模样 图自豆瓣

影片最开头的镜头聚焦在树上的鸟窝里,一只杜鹃鸟谋杀了芦苇莺的幼鸟,自己占据鸟巢等待莺妈妈的喂养。这个镜头的象征意义宛如《功夫》里和主角重伤初愈大发神威时的表现相呼应的“破茧成蝶”片断,当看到片中儿子终于长大成年的形象时,观众这才醒悟到片头杜鹃的含义,那种“鸠占鹊巢”的感觉才像一桶冷水一样直浇上头来。没错,成年儿子的衣着扮相和那位失踪的中介员一模一样。中介员代表了一种非人类社会的外来势力,已提前将社区打造成了一处和外界孤立的试验性生态箱,并且时不时招揽男主女主这样的受害者进入社区过封闭式的生活。同时中介员自己也代表外来势力主动介入人类的生活、霸占人类家庭,简直就是片头杜鹃的人形翻版。

汤姆一直在庭院里挖洞,名为企图寻找出路,实则借繁重的体力劳动排遣内心的无聊,甚至睡觉也呆在洞中,有点像那种只会工作、对家庭撒手不管的不合格丈夫,把育儿的压力都扔给了杰玛。然而突然有那么一天,他在洞底挖出了裹尸袋的一角,醒悟过来后顿时全盘崩溃:那是上一任房主的尸体!这里真的没人能逃出去!绝望的他奄奄一息,终于在杰玛的怀里去世。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拿来个裹尸袋把他随便一卷扔到洞里,正好扔在上一任房主尸体旁。

“儿子”忽然掀起人行道地砖,钻进了下面的另一处平行社区 图自豆瓣

杰玛的日子也不好过,她知道自己面临儿子的巨大威胁,在有一次看见儿子喉咙里鼓起巨大的鼓膜尖叫时骇然失控,挥起镐头主动袭击他,儿子忽然掀起人行道地砖,钻进了下面的另一处平行社区。这种突然跳跃的怪诞设定终于让杰玛看见了这个社区曾经生活、死亡过的种种人物,认识到自己和汤姆一样,无论如何也逃脱不了命运的魔爪,只能静静地等待死亡。杰玛死后,其遗体同样被裹尸袋一卷扔进洞里和汤姆作陪,然后坑被填平,土地被恢复成原来的模样,绿化草皮也灵异地重新覆盖了地面。儿子驾车离开社区(没错,他能破除鬼打墙,能找到离开社区的路),回到久违的房屋中介店里,那儿有一位老得快死的中介员在等他,很明显就是当年消失的那位。老中介员死去,小中介员上位,一本正经坐下等待新的猎物上钩,一切又都回到了等待客户来看房的新起点。

影片后半段里,育儿的困难本来是家庭内部矛盾,但生生被导演给演绎成了敌我矛盾,实在是有些匪夷所思。哪怕西方的育儿理念相对独立,认为儿女不应该是父母的依附,应该自主奋斗、无需反哺,那也不应将其刻画成要反噬父母的恶势力,除非又影射我们这边父母要替儿女买房从而掏空六个钱包的现象。而那片无限循环的社区就是片名中的“生态箱”,进了生态箱的人,就只能在这个封闭的世界里艰难生存、自生自灭。汤姆和杰玛倒霉就倒霉在心志不够坚定轻易放弃了生的希望,如果一开始汤姆不做撒手掌柜不沉迷挖土,而是和杰玛一起努力教育儿子让他走上正道,自己也不至于殒命。如果杰玛也坚持我行我素不理会成年儿子的行为,儿子哪怕举止再怪异,应该也不会做出什么影响杰玛生命安全的行为来,顶多尖叫得让人睡不着觉罢了。

总之,用怪诞表现年轻人买房与育儿的沉重负担是本片最容易一眼看出的一种隐喻,但像所有的怪诞影片一样,导演巴不得观众脑洞大开各种解读,譬如汤姆与杰玛在当父母的过程中的不同行为体现了男女的社会性差异、汤姆与杰玛被儿子反噬意味着这个世界弱肉强食哪怕亲情也无法避免、中介员干脆就是拿人类做观察实验的外星人等。前两个议题还多少有点社会意义,最后一个脑洞倘若是导演本意,那这批外星人也未免太有钱了:几千座独栋别墅搁城市里,哪怕是偏远如上海浦东机场郊环外,那地价房价楼板价加起来也是天价,光靠倒卖房产就能躺着赚钱享福了,这批外星人中介又何必苦哈哈地冒着生态箱社区被称为“鬼城”的风险,孤苦伶仃地耗上个十几年来观察我们这群压力山大的人类呢?

作者:刘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