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为什么会说话?

从古到今,鹦鹉学舌的出处《开元天宝遗事》中曾记录了这样一件事情:

唐朝长安富豪杨崇义在家中被杀,地方官到他家中勘察,家里养的一只鹦鹉忽然开口说话,不断念叨一个姓“李”的名字。地方官起了疑心,经过调查“李”是杨家邻居,结果证明果然是凶手。鹦鹉因提供重要线索有功,被唐明皇封为“绿衣使者”。

这个本领,引发了人们的莫大兴趣。鹦鹉俗称“鹦哥”,属鸟纲鹦形目,种类甚多,属于营树栖生活的攀禽。鹦鹉的喙十分坚硬,上嘴钩曲像猛禽一般,它的足是对趾型的,第四趾可以进行前后的反转,便于攀岩。鹦鹉羽毛的颜色十分华丽,有白、赤、黄、绿等色,多为观赏鸟,因为鹦鹉的舌多肉质比较柔软,所以善于模拟人语,常被作为笼鸟饲养。

鹦鹉能学会人说话,秘密就在于它特殊的生理构造:鸣管和舌头。鹦鹉的舌头比其它鸟类圆滑柔软,能发出比较复杂的声音,类似人类的语言,人如果系统地发出同一句话,或是一个声音,久了它们也就能跟着模仿了。虽然都会说话,但鹦鹉的发声器与人类的声带有所不同,鹦鹉的发声器叫鸣管,位于气管与支气管的交界处,由最下部的3~6个气管膨大变形后与其左右相邻的三对变形支气管共同构成。所以,独特的舌头是鹦鹉为什么会说话的关键答案,别的鸟儿没有鹦鹉学舌的本领,只能恨自己没有这么实用性感的厚舌。

鹦鹉的“语言”有时十分绝妙,唐代唐明皇和杨贵妃养了的一只名叫“雪衣”的鹦鹉,如果皇帝对它进行赞美后,它就会向皇帝“谢恩”。《红楼梦》里描述的鹦鹉,只要主人林黛玉走来,便会叫道:“雪雁,快掀帘子,姑娘来了。”最有趣的是法国举行过的一次鹦鹉讲话比赛,获得冠军选手只因为说了一句:“天啊!这里怎么有这么多的鹦鹉!”能说出如此自然的“语言”,不禁让旁人大惊失色。

其实,鹦鹉会说话只是因为条件反射,它本身并没有思维能力。获得冠军的鹦鹉之所以能让人“眼前一亮”,应归功于它的训练者,他能设想出这么一句妙语,然后训练鹦鹉在适时的时候通过看见一件东西,就会有一定声音的反射。例如人们在训练一只鹦鹉时,把敲门与“请进来”二者的声音联系在一起刺激鹦鹉,鹦鹉就会把这些信号储存起来,经过反复刺激,继而形成条件反射。只要当它听到敲门声,接着就会大喊:“请进来。”有时外面在敲木板,它也会大喊:“请进来。”

鹦鹉学舌,众所周知。当然除鹦鹉外,鹩哥、八哥也能学人语。能学人语的鸟首先是属于善鸣叫的种类,其次是口腔较大且舌多肉、柔软而呈短圆形。除此之外,还具备性情温顺易驯、不羞涩的特点。

这几种鸟类鹦鹉一般都是上架饲养,训练时一面对着说话,一面将鸟架左右摇晃,使鸟养成摇晃时说话的条件反射,待学成后,只要轻推鸟架,鸟架开始左右摇晃,鸟便即能咿呀学语,十分有趣。已经教会说人语的鸟,平时要经常逗引它学说,当它在学说时,不要去惊动它,以免影响它学习效果的巩固。

作者:武春玲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