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与法的恩怨情仇,真的让它们打了100年的战争?

11世纪时,法国北部的诺曼底公爵征服者威廉(William the Conqueror)占领英国,成为英国国王。不过,其诺曼底公爵身份在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下却必须臣服于法国国王之下。因此,威廉成为英国国王后,诺曼底便成为了英国领土,英法之间的矛盾由此而起。

1328年,无子无女的法国国王查理四世(Charles IV)驾崩。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Edward III)的母后是查理四世的妹妹,因此他认为自己拥有法国王位的继承权。法国人当然对之极之反对,法国贵族们决定拥立查理四世的堂弟腓力六世(Philip VI)继位,引起爱德华三世的不满。战争的硝烟徐徐燃起。

1337年,腓力六世宣布收回英属领地,爱德华三世决定以此为由攻打法国,史上惨烈的英法百年战争爆发。英军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很快就打下了大半个法国的领土,腓力六世也被俘。当法国频临灭亡之际,一场瘟疫却重创英军。虽然法国得以茍延残喘,但最后还是被迫签订屈辱的《布勒丁尼和约(The Treaty of Brétigny)》。腓力六世成了阶下囚,最后病死伦敦。

查理五世(Charles V)继承法国王位,欲求一雪国耻。查理五世集中资源加强军队实力,他在1372年打败了英国的舰队,却壮志未酬,不久后逝世。继位的查理六世(Charles VI)患有精神病,根本无力治理国家。英国把握了这个机会,再一次压制了法国,法国再一次投降,签订《特鲁瓦和约(Treaty of Troyes)》。英王亨利五世(Henry V)宣布成立“英法联合王国”,名符其实地统治法国,查理六世只是傀儡。

1422年,英王亨利五世和法王查理六世同年逝世。亨利五世之子,不满一岁的亨利六世(Henry VI)继位。由于国王年幼,英国国内爆发了权力斗争。查理六世之子查理七世(Charles VII)看准机会,在法国南部宣布继承法国王位。英法之间的战争又再燃起。1428年,英军长驱直进,来到了法国南部的奥尔良城(Orleans),展开包围。奥尔良城一旦失守,代表法国南部的最后反英势力将会得到毁灭性打击。

法国史上的女英雄、刚成年的民女贞德,自组义勇军,并向查理七世请求前往援救奥尔良。贞德奋勇作战,被英军俘掳后被处死,年仅23岁。贞德的殉国,激起了法国军队的士气,最后成功打败包围奥尔良城的英军。从此,战争优势倒向法国一方,法国陆续收复故土。1453年,法国把英国逐出法国领土,百年战争结束(同年拜占庭帝国灭亡)。后世为记念贞德的英勇事迹,从此称她为圣女贞德(Joan of Arc)。

百年战争为英法各自带来巨大的影响,法国在战后逐渐走向统一,结束了地方割据的情况,而英国在战后却敲起了动乱的响钟,最后导致了玫瑰战争(War of the Roses)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