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的经济应该如何恢复?

疫情双杀经济供给端与需求端,经济想要恢复并不容易。不少经济学家主张实施凯恩斯式政策,扩张财政与货币,政府投资大基建(新基建)拉动经济。

有人提出,投资、消费、净出口,“三驾马车”中的两驾已经熄火,只能靠政府投资了。但是,有人认为,低效的基建投资并不能拉动经济增长。还有人担心,房地产投资再次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进一步吹大楼市泡沫。

关于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在经济学历史上,存在两种完全相反的学说。

一是萨伊学说,可以理解为供给经济学。

法国经济学家萨伊提出了著名的萨伊定律。萨伊定律最简洁的表述就是“供给创造需求”。

供给创造需求,并不是说生产什么消费者就需要什么,而是说提供消费者需要的产品。

萨伊在其《政治经济学概论》(1803年)“产品需求或者市场”一章中说:“我听很多实业家说,他们的困难不在于生产,而在于销售。”

萨伊不以为然。他认为,销路出了问题的原因是,生产出了问题。他认为,不存在过剩的问题,真正的产品生产出来,就为自己和其它产品开拓了销路。

所以,根据萨伊定律,经济增长源自满足需求的生产,或叫创造需求的供给,比如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渠道创新、经营模式创新等等。

比如,乔布斯创造了Apple手机,激活了整个智能手机市场。又如,大疫之下,一些培训机构转战网络开发新渠道、新课程,开展网络教学。这就是“供给创造需求”。

所以,有人提出,面对当前的经济问题,最重要的不是补贴需求,而是创造供给。

如果市场出现需求不足,那一定是供给端出了问题,比如投资过剩,产品创新不足。如果依然靠大基建投资重启经济,可能出现更多的过剩产能(而不是需求不足)。

从萨伊学说来看,“三驾马车”的说法完全是错误的。经济增长只有供给这一驾马车,消费是经济增长的目的而不是手段(其实,凯恩斯同意这主张,见《通论》)。

萨伊学说(思想)统治了经济学100多年历史。1930年代大萧条到来,萨伊学说破产了。凯恩斯提出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埋葬了萨伊定律,开创了与之相反的需求经济学。

凯恩斯认为,经济出了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的。为什么存在有效需求不足?是因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流动性偏好三大心理定律。

怎么办?

凯恩斯的办法与萨伊相反,从需求端出发,企业不投资,民众不消费,那么政府扩张财政,主动增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到底萨伊是对的,还是凯恩斯是对的?

萨伊定律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市场是充分竞争的市场。如果市场不是充分竞争的市场,“供给创造需求”可能不成立,或者无法永远成立。

比如说,大疫之下,市场中断,有些人失业,收入下降,负债上升,任凭你如何创新产品,有些人已无消费能力。这就是有效需求不足。

有效需求不足,是市场本身失灵造成的,还是人为导致市场失灵引发的?

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市场自身失灵导致的。以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为例,随着收入增加,消费占比减少,经济越增长,有效需求则不足。

但是,弗里德曼用永久收入假说及统计分析方法(《美国金融史》,弗里德曼),推翻了凯恩斯的分析(三大心理定律)。弗里德曼发现,1960年代之前的90多年间,美国的储蓄率长期稳定,这说明并不存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他用永久收入假说予以解释。

凯恩斯的进步之处在于发现了有效需求不足,但是他分析错了原因。有效需求不足,有市场本身的原因,也有人为因素。

比如说,1930年代贫富差距达到历史峰值,一大批穷人没有消费能力,富人盲目投资,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

贫富差距是如何形成的?有市场本身的因素,如刚需“矮化”导致劳动力自由流通不足,低收入者缺乏议价能力。也有人为因素,比如当时美国缺乏公平的法律保护低收入者,又如美联储垄断了货币供应,实施紧缩政策,导致供给不足,价格失灵,出现了严重紧缩(弗里德曼)。

凯恩斯分析错了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也搞错了救市的办法。凯恩斯认为,市场本身失灵,政府需要弥补市场不足,直接投资拉动增长。然而,财政扩张和货币扩张,导致产能过剩,资产泡沫高企,进一步加剧贫富差距和有效需求不足。

其实,如果市场失灵是人为导致的,正确的做法是减少人为干预,让市场更加自由充分竞争。

经济学家斯蒂格勒研究认为,大萧条期间错误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加剧了大萧条。正确的做法是,降低关税壁垒,重建国际贸易体系。比如,疫情之后,尽快解除不必要的隔离、封锁政策,促使市场尽快恢复。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陷入持续滞胀危机,政府财政政策无能为力,凯恩斯主义破产了。1980年,里根总统上台推行“供给侧革命”,主要措施是大规模减税,放松管制,鼓励信息产业。

主导这次改革的是如今鲜为人知的供给学派。蒙代尔、拉弗发起的供给学派,主张回到萨伊学说,从供给端打破管制,激活要素市场,释放生产力。里根改革及供给学派的成功,说明萨伊学说又回来了。

可是,天道有轮回,苍天饶过谁。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经济学家说新自由主义(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拉弗的供给学派等)破产了,斯蒂格利茨、伯南克、兰德尔等主张的凯恩斯学说又复活了。支持财政赤字货币化的经济学家,举的大旗正是兰德尔的现代货币理论(MMT)。

后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市场本身会失灵,如信息不对称、金融脆弱性、全球化导致贫富差距扩大等等。

如果市场失灵是市场自身因素造成的,政府是否应该替代市场?

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联储的独立性彻底被打破,美联储的量化宽松为联邦政府提供财政赤字货币化融资。然而,人为干预及财政赤字货币化,导致全球资产泡沫高企,经济增长却持续低迷,进一步扩大了贫富差距。

如今,整个经济学界思想混乱,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如果市场自身因素导致贫富差距扩大,进一步导致有效需求不足,那么政府应该做的是,通过转移支付为低收入者提供更多的公共用品(医疗、教育、住房、失业援助及公平法治),提高社会竞争的机会公平度(注意,不是结果公平),让劳动者等要素更加自由流通。

大疫之下,全球贫富差距逼近甚至超过了大萧条前,政府启动救灾模式,用现金补贴低收入者、失业者,弥补贫富差距及收入下降带来的有效需求不足,以支持供给端发力。

如今,最严重的问题不在需求、不在供给,而在预期。政府用让利方式(现金补贴,免税,贴息)补充有效需求,用改革(打破垄断,放松管制)激活供给,如此市场预期才能恢复。

经济增长的马车只有一驾,那就是有效供给。不管市场是否失灵,也不管市场是如何失灵的,政府的经济职责永远是帮助“供给创造需求”。

文 | 智本社

智本社 |一个听硬课、读硬书、看硬文的硬核学习社。微信搜索「智本社」(ID:zhibenshe0-1),学习更多深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