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拥戴麦克阿瑟,为何不能指挥整个太平洋战区?

美国宣布参战的头半年,是二战中最灰暗的时期,军事上几乎一事无成、处处挨打,民众情绪十分低落。一向崇拜英雄、能人的美国人十分渴望着胜利,而麦克阿瑟从菲律宾死里逃生的消息,无疑是一剂兴奋剂,鼓舞着民众抗战到底的决心。

在美国人眼里,麦克阿瑟就是勇敢和胜利的象征。特别是在菲律宾的节节抵抗,更成为当时最鼓舞人心的故事。麦克阿瑟由此获得了最高荣誉——国会荣誉勋章,虚荣心再次膨胀,他想要的更多,但现实似乎总是在和他开玩笑。

澳大利亚的状况,让他有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觉。

恐怕连麦克阿瑟自己也没有想到,他独自撤离菲律宾的行为,按理说就是战场上的“逃兵”,反倒成为民众热议的英雄之举。一时间,美国的大街小巷都在传颂他的事迹,甚至新生儿的名字也叫“麦克阿瑟”,这让他十分受用和感到骄傲。

更让他兴奋的是,根据民意调查显示,65%的民众赞成尽早向日本发起反攻,而美国“先欧后亚”战略的支持率不到25%。这意味着,军方在社会的压力下,会加大对亚洲战场的扶持,而驻守澳大利亚的麦克阿瑟,将有机会反攻菲律宾。

但现实远比他想象的更加“凄凉”。作为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的麦克阿瑟,如今整个澳大利亚的武装力量仅有2万多人,刨去后勤和工兵等保障部队,真正的作战部队只剩下一个战斗力不高的步兵师,而空军只有250架老旧的飞机。

不要说挥师反攻菲律宾了,就连自保都成了问题。而日军的动作却愈发的凶猛,自攻占菲律宾后,气势汹汹地朝着南太平洋一路横扫,婆罗洲、马来西亚、爪哇等地先后落入日本的魔爪,其前锋与澳大利亚仅隔着一条狭窄的托雷斯海峡。

换句话说,麦克阿瑟驻守的澳大利亚,随时可能遭到日军的进攻,形势已经危在旦夕。在他的潜意识里,逃离菲律宾已经对他的自尊心造成了很大伤害,如果澳大利亚再保不住,他将彻底成为“逃跑将军”,这比要他的命还严重。

但上层似乎并不在意这些危险,依然将大量武器、兵员运往英国,陆军部更是要求麦克阿瑟仅限于“维持现状”。他不断地向上级说明对日反攻的重要性,并随着国内对其支持的呼声越来越高,他对能够指挥整个太平洋战区充满着期待。

然而,更让麦克阿瑟懊恼的事情还在后面。

面积达1.7亿平方公里的太平洋,位居“四大洋”之首,是二战中最大的一个战场。麦克阿瑟深信,必须由一名最高统帅来指挥整个太平洋战区,而自己奉命从菲律宾冒死逃出,是担任这个职务的不二人选,更何况大多数民众也都支持他。

显然,麦克阿瑟抱有这样的期待,是虚荣心的膨胀,权力欲望强的表现。很快,美国海军金上将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认为,日本是个岛国,反攻一定是一场海上决战,太平洋战区的战斗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海军,并决定着战争的进程。

金上将坚持认为,海军拒绝接受由一名陆军将领对他们发号施令。说白了,就是反对麦克阿瑟出任太平洋战区的最高指挥官。当然,背后的原因是,战争胜利取得的荣誉,都归麦克阿瑟一人,这是海军所有将领都不会答应的事情。

美国陆、海两军种的积怨很深,常因一些事情互不相让,甚至不得不由总统出面协调。现在的情况也是如此,为了协调双方的矛盾,军方高层干脆将太平洋战场划为两个独立战区,尼米兹负责太平洋战区,麦克阿瑟依然负责西南太平洋战区。

这样的结果,让一向自我意识很强的麦克阿瑟十分懊恼。更让他倍感侮辱的是,从划分的区域看,他只负责澳大利亚、所罗门群岛和菲律宾等区域,在战略地位上明显低于太平洋战区。也就是说,真正把握太平洋战场的,是尼米兹而不是他。

更让他接受不了的是,华盛顿在任命他为战区司令的同时,又分别任命了下属部队的指挥官,其中相当一部分直接听命于参谋长联席会议。从管理的角度看,麦克阿瑟无法安排自己的人,还要处处请示马歇尔,这和“光杆司令”没有什么区别。

这些不顺心的事情,让麦克阿瑟一段时间一直怀疑,在国内有一个针对他的“小团体”,在故意限制和处处为难他,就是要看他的难堪、笑话。可是,局势的紧张容不得麦克阿瑟胡思乱想,当务之急是如何挡住日军南下的脚步,保住澳大利亚。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老兵不死,麦克阿瑟回忆录》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