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超光速粒子是因为看不见吗?

之前,我在《民科总是以为:简单一句话就能描绘复杂的宇宙》一文中,点评了一位叫做王民生的朋友的留言。这位王先生,仅看其姓名,估计年龄不小于65岁。这是因为,“民生”一词用于姓名者,一般多为建国初期出生,取“人民的新生”之意。这位王民生先生,是在碧玉兰先生的《光是什么?为什么人类无法观测到超光速运行的物质?》一文的留言区做了评述,正巧被我看见,于是点评了一下。然而,上次我点评了留言区的王先生的观点,却对正文《光是什么?为什么人类无法观测到超光速运行的物质?》未加评述,殊为遗憾,故特此冒昧谈一下我的读后感想。

碧玉兰先生,ID的全称为“在灵镜湖追星的碧玉兰”,其在文章的后面自称本名为孟军保,工作单位是“河南、郑州、新郑市新华办卫生健康服务中心”。碧玉兰先生还特意在文末强调“独家见解,请勿抄袭”,但是他的见解并无独特之处,历史上早已有之,我不知道有哪位会愿意去“抄袭”。

开篇三处错误

纵观碧玉兰先生全文,文字篇幅很短,也就一二百字,既无理论推导,也无数学模型,只有直接给出的结论,却无任何的依据支撑。且看,他的文章在开头部分做了一个总结,他说:

宇宙无限大、粒子无限小、速度无限快!

在这里,他的结论就有三个与主流科学结论是背道而驰的。

第一,“宇宙无限大”——依据现代宇宙学的观点,宇宙的一个信息的总集合体,而信息是有限的,并无无限。假设宇宙是无限大的尺寸,则宇宙中将存在无限数量的恒星,这些恒星的引力场将在宇宙之中制造一场永远不得平衡、停歇的引力拔河赛,这样的后果就是所有的引力场的平衡状态都会被搅乱。而依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观点,既然物质和能量可以使得时空变得弯曲,则宇宙之中所有物质都会让空间本身卷曲,从而制造出一个四维的球形宇宙。在这里,宇宙是闭合的,所以也是有限大的。

宇宙是一个闭合体

第二,“粒子无限小”——依据量子力学的计算,物质不是无限可分的,而是有一个物理学意义上的极限,即普朗克长度。普朗克长度的定量,是科学界确定的,为1.6x10-33厘米,是一个质子直径的1022分之一。如果小于普朗克长度,就没有物理学的意义。宇宙中所有的物理效应,都必须超过这个普朗克长度。

第三,“速度无限快”——这又与相对论理论所冲突。相对论的提出者爱因斯坦指出,光速是宇宙之中传递信息的极限速度。光速是可以被测量出来的,但一开始它是通过数学推导出来的结果,其数值的大小,与测量工具的精确度无关。真空光速定义值为299792458m/s,即真空状态下光在一秒钟内走完29.9万千米。

爱因斯坦之所以认为光速是最快的,是因为他使用了“四维时空”的全新观念,在这个绝对的四维时空中,空间和时间是一体的,不可分割。如果我们占据了时间,同时就要填充空间。反过来,如果我们占据了空间,必然同时填充了时间。爱因斯坦巧妙的提出了一个结论,即:任何物体穿越时间和空间的合速度,总是无一例外的、精确无比的等于光的速度。

这样,如果我们穿越一个绝对的时空,要么耗费更多的速度穿越空间,要么耗费更多的速度穿越时间,但是穿越时空的合速度保持不变,依然是光速。对于一个被激发的光子本身来说,它的全部速度就是穿越了空间,而穿越时间的速度为0。光子太快了,穿越空间的速度达到最上限,则相应的,穿越时间的速度就没有了。在这里,空间的位移占去了这个光子在绝对时空中的全部速度。

有点绕口,我再简化一下说明情况:

时间位移+空间位移=光速

时间位移大,则空间位移小,二者相加,等于光速

时间位移小,则空间位移大,二者相加,等于光速

如果空间位移一下子全部填满,则就没有时间位移的丝毫位置,这时候,时间位移为0,即时间处于静止状态。我们假设可以给一个光子身上安装计算器,这个计时器是不会走动的,而是永远处于静止不动状态。

光速是上限

据此,爱因斯坦认为,光速必须是宇宙之中传递信息的上限,否则,时空间就会混乱。

这里,我们看出来爱因斯坦的时空观是一种互补关系,穿越时间是一种运动,穿越空间也是一种运动,两种运动是互补的,一种运动增加,另外一种运动就会减少。反过来,一种运动减少,另外一种运动就会增加。

我还要补充一下,现在很多物理学家甚至认为,光速其实不算物理性质,而是数学性质,即光速之所以是这样的,是因为数学规律。而数学规律比物理规律更加高级和稳固。

碧玉兰先生上诉的三点个人结论,都与主流科学界的结论截然相反,而且,他提出“无限大”“无限下”“无限快”的种种理念,都是其个人的直觉,毫无科学依据。

万有引力的本质是什么?

碧玉兰先生在下文中,又推翻了科学界关于万有引力的原有定义,他认为:

万有引力产生的原因,宇宙空间中运行的高能粒子穿越物质时,一部分被拦截吸收从而形成弱能量区(爱因斯坦说的时空弯曲),这种弱能量区就是引力作用范围mV2=E=Mv2(能量转换守恒定律公式)。

他还向我推荐其《元素周期及万有引力产生的原因》一文,说里面有对万有引力的全新阐述。

我先说说爱因斯坦的引力场论理论说了什么内容。

爱因斯坦意识到,两个物体距离遥远,哪怕隔着真空,它们之间也能发生作用和联系。也就是说,两个物体并不需要互相接触,就可以传递作用力。

之前,麦克斯韦提出了“场”的概念,认为电磁场就是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可以让物体之间不发生接触就能够传递电磁力。既然电磁场是客观存在的,那么万有引力效应和电磁力效应是类似的,则和万有引力相关联的,是不是也存在一个“引力场”呢?于是,爱因斯坦提出了“引力场”的概念。

在他看来,万有引力也具有“场”力的特征。而万有引力,就是通过“场”诞生的。爱因斯坦又指出,一个平面内,如果出现了物质,则这个物质就会占据一定的时空范围,时空结构就发生了变化。而依据质能方程,物质和能量是可以互换的,所以既然物质可以改变时空结构,则能量也可以改变时空结构。爱因斯坦通过计算和推理,得出了结论,他认为,万有引力就是时空结构之中的卷曲效应,由引力源造成,而引力源就是物质和能量。

万有引力场

我们再看看碧玉兰先生的说法。他认为,“高能粒子穿越物质时,一部分被拦截吸收从而形成弱能量区(爱因斯坦说的时空弯曲),这种弱能量区就是引力作用范围。”对于他的这个结论,我认为他过于自信了。因为我并没有找到“高能粒子被拦截”与“弱能量区”之间的任何关联性,也没有由此得出高能粒子被拦截会后与“时空卷曲”之间有何联系。我努力的推测碧玉兰先生的思维方式,可能他是这样理解的:

高能粒子无所不在——它们共同在宇宙中产生了一个高能量场,假设这个场的值为100——现在一部分高能粒子被拦截或者吸收了——于是在某一个区域,高能粒子的密度就下降了——密度的下降,意味着能量场的强度也随之下降,假设这个弱场的值为50——外面的场为100,里面的场为50,则形成一个能量的落差,落差造成向内的压强——于是类似万有引力场的东西诞生。

不知道碧玉兰先生是不是这种思维模式?

也许是我想多了吧?可能并非是这样?

总之,我感觉碧玉兰先生的思维是非常混乱,且幼稚的。很简单,事实是,高能粒子在宇宙中并非无处不在。所以,他的推导也是站不住脚的。

超光速粒子是根本不存在的

此外,碧玉兰还在他的文章之中提出了所谓“暗物质”的全新定义。他的大大概意思是:

人的眼角膜可以接受一定速度范畴的光粒子,如果粒子速度超过光速,则眼角膜是接受不了的。既然接受不了,所以也就看不见它们。这些看不见的粒子,其实就是物理学家推测的“暗物质”。

原来啊,超光速粒子我们看不见,所以就是科学家打破脑洞也整不明白的“暗物质”!

这解释多简单粗暴啊。

关于所谓的“超光速粒子”,其实科学界早就予以否认了,因为这不符合相对论。而相对论是被证实可靠的科学理论。既然原本就不存在“超光速粒子”,所以也就不存在碧玉兰先生的说法。碧玉兰先生的说法,是在错误的理论上,继续提出新的错误的幻想。根基一开始就错误了,自然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粒子对撞

我们之所以没有发现“超光速粒子”,并非是我们“看不见”,或者科学仪器的灵敏度达不到程度,而是它们原本就不存在。“无法观测到超光速,是因为看不见”,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而且无赖。

如果碧玉兰先生一再坚持他的看法,请做一个捕捉超光速粒子的实验如何?很简单,不管这个粒子有没有超过光速,它都会有一定概率与原子核发生碰撞,然后释放出能量。只要存在,就跑不掉,肯定会被我们发现。一年发现不了,十年发现。中微子那么难以捕捉,不是也被捕捉到了吗?迄今为止,所有的大型原子对撞机,都已经否认了“超光速粒子”的存在。所以,碧玉兰先生关于“超光速粒子”的说法也是错误的。

限于篇幅,我先简单评述一下。

我还发现一个现象,就是这位碧玉兰先生喜欢在所有的天文帖下面宣传他的个人理论。既然您这么有热情,为什么不耐下心来多读一读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