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养殖野生动物存在风险吗?该如何看待新出的养殖目录?

新冠病毒的爆发,让中国对野生动物贸易政策进行根本性改革的压力越来越大,1月26日,林业、市场监督和农业部门宣布在全国范围内禁止野生动物贸易。

1月末,很多特种养殖户接收了禁售的通知,时隔3个月,4月8日农业部门发布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表示只有列入该目录的动物,才可以合法饲养和销售。

该目录一出,让很多养殖户直呼不能接受,尤其是以往销售非常普遍的蛇、竹鼠、果子狸等特种动物,它们并没有出现在目录中。

江西一家养殖果子狸等动物的特种养殖户表示,禁令后,养殖场费用只出不进,已经负债累累,出台的目录断了养殖场的后路,投入的成本和精力相当于付之东流,越来越困顿的经济状况,该如何面对和渡过,不得而知,已经养殖的动物,或许只有饿死的命运。

面对种种问题,养殖户一怒之下,起诉了北大教授吕植,认为她发表的种种不利于人工养殖野生动物的言论,已经对养殖业造成了严重损伤。

5月8日,案件已经提交,等待受理中。

为什么会认为人工养殖野生动物存在风险?

教授曾公开表示,人工繁殖野生动物行业有监管不力,容易出现贸易洗白等风险,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首先,通过饲养动物获取食物的方式,可以为疾病从动物向人类的进化和传播创造理想的条件。

集中化养殖、野生动物市场和相关贸易都是新疾病暴发的已知原因,包括最近的新冠病毒。

这一切都归结于我们与动物的关系。

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禽流感和猪流感,以及SARS和新冠病毒,都是由于卫生、动物养殖和人类食品之间相互关联造成的典型案例。

试想,如果把数百上千头基因相似的竹鼠、果子狸等动物安置在狭小的空间里,在紧张和不卫生的条件下,病原体可以非常迅速地感染大量动物,这增加了随机突变的可能性,使病原体感染可以从动物跳转到人类身上。

人畜共患的病原体可以转移到接触农场动物的人身上,也可以感染接触过由受感染动物制成的产品的人,甚至还可以感染其他野生动物,然后将病原体传给其他人类。

其次,养殖存在管理缺陷。

虽然很多养殖户都允许合法养殖,但大多数的养殖户都是按照自己的经验和方式养殖,尤其是竹鼠和果子狸这样的特种养殖户,并没有专业的养殖和建议规定,因此管理上有缺陷。

最重要的,有的不法养殖户存在“野生”充当“养殖”。

在很多野生动物贸易案例中,很多野生动物被捕后,都会养殖在合格的养殖场内,再进行销售,因此很难鉴定,野生物种是否真的合法合规。

然而,这样的“一刀切”也存在很大的问题。

科学家表示,全面禁止野生动物消费存在很大的缺陷。

要知道,我们国家的野生动物养殖的从业人员有630万,总产值高达180亿美元,很多养殖户都靠这一行发家致富,甚至很多村镇都是靠养殖才从贫穷走向小康,养殖已经成为当地的主要经济来源。

若短期内突然禁止,对已经从事了大半辈子的养殖户来说,就相当于判了“死缓”,必然会影响个人利益,最后发生冲突。

而且已经在养殖的动物,又该如何处理?

直接杀死,并不符合人道主义,也可能再次带来疾病风险,若野外放生,可能会破坏生态系统,因此实施起来并不简单。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味中药是由野生动物提供的,穿山甲鳞片、蛇胆和熊胆,以及蝙蝠粪便等等,以医疗为目的的捕猎和运输并不在禁令范围内,这样的行为仍存在疾病传播的风险。

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A:这是预防未来大流行再次出现的必要措施,想当年非典时期,国家也颁布了禁野令,然而非典后一年不到,野生动物养殖重新迎来了“春天”,甚至售价比以往更高,典型的好了伤疤忘了疼。

B:“一刀切”不实际,应给予一定的缓冲期,安排补贴和财政支持,并提供帮助,以促进禁止养殖的野生动物养殖业的转型。

C:我们应该科学地制定野生动物政策,管理由野生动物相关疾病引起的公共卫生风险,在未来流行病再次爆发之前阻止它们。

你怎么看,支持还是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