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如何与葡萄结下“不解之缘”

今天就是一年一度的七夕,听说葡萄和七夕更配哦~ 相传在七夕那天,在葡萄架下若是听见了听见牛郎织女的泣涕声,就是“得了巧”,许下心愿的话,夫妻就会和和睦睦,情侣会甜蜜恩爱,至于单身人士也能有望在七月成功脱单......

为何七夕与葡萄结下了这不解之缘呢?除了有记载的故事中出现的“每逢七夕之夜,葡萄架下观二星,可听其私语”之外还有没有更为切实的依据?依笔者看来,绝对是有的,所谓有缘分,就有巧合,再就有“无巧不成书”,而那么它们的巧就巧在两个方面,一是历史,二是文化。

谈到七夕,自然少不了作为我国四大爱情传说之一的“牛郎织女”的故事,由于其特定的文化意义,相比其他三个(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它的流转更加广泛,影响更为深远。

追溯到该传说故事的起源,它最早出现在先秦文学中的《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彼牵牛,不以服箱。”,诗中牛郎被称为牵牛,但当时牛郎和织女只是指天上的星星而没有爱情方面的描述,而后才衍变出牛郎与织女的故事。

而巧的是西周至秦汉时期恰好是我国葡萄种植和其文化的起源时期,在此期间从西域到中原内地不仅有葡萄的栽培、葡萄酒的酿造,而且还出现了有关葡萄的史籍、诗赋等记载。这一点与“牛郎织女”的故事在时间上不谋而合

更巧的是,有关葡萄的记载最早也是出现在《诗经》里的《诗·周南·蓼木》:“南有蓼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里面的“葛藟”指的就是当时的野生葡萄。

上述的种种为“七夕”、“牛郎织女”、“葡萄”创造了相遇的可能。对,这只能说是可能相遇,那么是什么使它们之间的可能成为了约定成俗的必然呢?这就得说到文化上的巧合了。

其实也很好理解,我们都知道这牛郎织女代表的是坚贞不渝的爱情向往,即使宽广而无情的银河也无法阻挡他们之间的爱恋。而葡萄,从一系列的意象象征情况来看,代表的是晶莹剔透、纯洁美好和想要追寻的事物,而爱情几乎集所有特征于一体。以至于后来的七夕佳节的“葡萄美酒夜光杯”也成为了经久不衰的经典式“时髦”。

和人类自身的爱情逻辑一样,有了时间上相遇的可能,再加上那么一点“心有灵犀”,爱情基本上也就成了,七夕与葡萄可愉快地道一声:“哦,原来你也在这里。”


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源自土流网,作者杨一,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土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