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荒诞的魏晋时代,如何诞生了中华文化的又一高峰?

对于魏晋,人们总充满着矛盾,一方面说着它变态,人性的扭曲,道德的沦丧简直一塌糊涂,然而,人们又说着最美不过魏晋南北朝,羡慕着魏晋风流,放浪形骸的自由。

汤用彤在《魏晋玄学论稿》中也写道:“汉以后,中国政治混乱,国家衰颓,但思想甚得自由解放。此思想之自由解放本基于人们逃避苦难之要求。故混乱衰颓实与自由解放具因果关系。”

所以“魏晋风流”不仅是不拘于泥的人文情怀,还有个人乖张,孑孓独活的生活状态。许是因此,影视剧中为了展现主人翁的斗争和迎合人们“叛逆”的心理,让它成了主角的一种标签,特别是在武侠小说中。

江湖中的“魏晋”风流

论江湖,绕不开金庸先生,只是先生笔下的“魏晋风流”在前期并没有那么多。

《射雕英雄传》中的黄药师虽说像极了阮籍,可心胸始终弱了一筹,武功虽高,却难至王重阳,到了后来,连女婿都赶上了他。

江南七怪虽说很叛逆,名声也很大,可无奈实力着实不怎么样,到了最后也就其老大落了个“打架没赢过,狠话没输过”的名头。

《神雕侠侣》中出现较少,到了《倚天屠龙记》才又出现了昆仑三圣、五散人等人,但主旋律并非是“魏晋风流”而是“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至此,梁羽生在《海光文艺》创刊号发表《金庸梁羽生合论》中便指出:“梁羽生是名士气味甚浓的,而金庸则是现代的‘洋才子’。梁羽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较深,而金庸接受西方文艺的影响较重,梁羽生擅长于写文采风流的名士侠客,佯狂玩世,纵性任情,笑傲公卿一类的人物。”

这样的评价对于那时的金庸先生来说是很中肯的,古龙笔下的陆小凤,楚留香都要强过黄药师不少。

可是在这篇评论发表的第二年,金庸先生开始写作《笑傲江湖》。梁羽生的评论应无恶意,可若真说《笑傲江湖》与他的评论无关,应该没几个人会相信。海宁查氏的后人被“中国式”梁某人认为是“洋才子”,这巴掌不扇回去这口气出不了。

与前面的《射雕三部曲》、《天龙八部》不同,《笑傲江湖》就是由“魏晋风流”撑起来的,不说其它,仅金庸在书中提到的“魏晋风流”就有两次:一是《笑傲江湖》之曲的源头便是嵇康临刑前所弹奏的《广陵散》,二是在《后记》中,金庸将令狐冲定义为:“陶潜那样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的名士。”

《世说新语·任诞篇》王恭言:“名士不必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这算是名士的最低标准了。

令狐冲痛饮酒没什么问题,典型的要酒不要命,可熟读《离骚》就说不过去,他是不读书的,甚至任盈盈给他恶补了乐理后他身上依旧没有一点书香气,可金庸先生偏偏说他是“陶潜”,那就只有一种解释,先生想借“剑法”表达名士身上的书香气。独孤九剑的无招散漫与名士的真性情,倒也吻合。

不难看出,金庸先生是一步一步走上“魏晋风流”的,其之前的梁羽生不说了,自标“名士”,再之前的还珠楼主直接亮出了“仙侠”。

可见这股风气并不是一时之兴,但真要搞清楚“魏晋风流”为何能做这么久的网红,还得回到那个时候,只要大致了解一下心中便会有数。

打工小弟发家史

说到魏晋,大多数人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王谢二家可谓那时的顶级门阀,《琅琊榜》中对其也有着隐含的推崇,“麒麟才子,得之者可得天下”,谢家专产麒麟才子,“俯首江左有梅郎”,江左才子,在那个时代,指的是谢安。

可在当时,门阀家族的顶峰是“王与马共天下”,王家有两大郡望,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他们是不带谢家玩的,这时候的谢家还只是个小瘪三,一切的一切,还得从谢鲲开始。

谢鲲,字幼舆,可人却一点都不忧郁,豁达得一塌糊涂,简称没心没肺。出生儒学世家,父亲谢衡任职西晋国子祭酒,可谢鲲却对儒学不感冒,反而很推崇道学,什么《逍遥游》、《道德经》,熟读能详。

生于官二代,再迎合了时代的需求,谢鲲的名号很快就打出去了,和一堆“酒肉朋友”组成了时下第二的偶像团体,第一是“竹林七贤”。这时的他们还没经过八王之乱,姑且就叫他们“竹林F8”。

出道后的谢鲲开始放纵,就像是高考后的学子,嗨到不行,彻夜痛饮,放飞自我,若是来了兴致,还抱着马头琴跟在漂亮姐姐后面边弹边唱,什么关关雎鸠,什么桃之夭夭,怎么浪漫怎么来。

若是现在,一个长得像吴彦祖的明星弹着吉他追女生,估计得幸福死,可谢鲲追的小姐姐并不这么想,据《晋书·谢鲲传》记载,谢鲲追邻居家漂亮的小姐姐,抱着马头琴在人家院子中弹唱艳曲儿,估摸着是《十八摸》一类的,然后被人家用织布梭砸掉了两颗门牙,说话漏风不论,还成了“无齿之徒”。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还没缓过神来的谢鲲突然发现,这天下不一样了。晋惠帝太安年间,“八王之乱”爆发,遭误会的谢鲲被坐庄的长沙王逮到了,本来是要受几鞭子,可人家名士,还是给放了,但官儿是做不成了,这才开始了“南漂”之旅。

南渡江左,安家于此,每日做的事还是饮酒高歌把妹,架不住人家的才气和为国为民的心,名气反倒越来越大了。

至此谢家算是在江左立下脚跟了,但也只是立下脚跟,接着天空一声巨响,谢安闪亮登场。

小小谢安,长得漂亮

若说中国古代最被文人推崇的,谢安说第二,估摸着没人敢说第一,不仅仅是人家长得帅,“江左吴彦祖”,还因为到他这,“魏晋风流”才从“神经病”的代名词,变成一种夸人的标签。

谢安不叛逆,宅心仁厚,不喜痛饮,在他看来,喝酒太多不仅伤身,还误事,下下棋,隐隐居多好,山中无事,春水煮茶,棠梨煎雪,妙啊。

于是在谢安二十岁的时候,他没有外出做官,而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东山。”不走寻常路的谢安在东山隐居,这一隐就是二十年。

期间,谢安广交名士,最为出名的便是在会稽山阴之兰亭,没错,就是王羲之写《兰亭集序》那个地,据说王献之还因为年纪小写不出来诗文被罚了酒。

二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却也让谢安成为了士林之首,他的一举一动,成为名士们的追随,可以说他“挽救”了“魏晋风流”。

影响别人还不够,还得影响后辈,谢安的教育,是有一套的,其调教出来最出名的四兄弟是“封”“胡”“羯”“末”,都是小名,贱名,好养活。

谢玄是四兄弟中的“羯”,人人都叫他“阿羯”,可其小时候,不像威武大将军,而是个小纨绔,好紫罗香囊和漂亮衣裳,可以理解为“娘炮”。

还好,这样不男不女的模样没持续多久就被谢安给揪回来了,做法简单粗暴,就是和谢玄打赌,赌的是他腰间的紫罗香囊,赢了之后直接给烧了,好在谢玄是个聪明人,明白了谢安的意思,从此洗心革面。

说了小谢玄,来说说才气冠绝乌衣巷的谢道韫(乌衣巷,是当时王谢两家所住的巷子,都穿乌衣表身份,所以叫乌衣巷)。

谢道韫被人们所知的便是那句“未若柳絮因风起”,用来比喻下雪天,后来人们便以“咏絮之才”赞女子才气。

一次在谢安问《诗经》中哪一句最妙时,她回的是:“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甫永怀,以慰其心。”表达的是周王朝老臣忧国忧民之心,比谢玄一众所说的“昔我往矣”更具深度,其生于魏晋,也不知是可惜还是不可惜。

淝水之战后,谢家走上了巅峰,成了“魏晋风流”的代表,可若不是谢安的以身作则,潜移默化,谢家子弟不可能成为“魏晋风流”的顶梁柱,恐怕还将在痛饮中迷失。

“东山听雨二十载,沧州回首十六年。”谢安的前半生,东山狂歌,后半生,出将入相,真名士与大英雄全让他给过瘾了,不仅占据江左才子的名号,还占尽天下风流。

至此,“魏晋风流”才真正完整起来,这才被后世一直推崇。真性情不是脱了衣服耍流氓,放浪形骸不是不顾形象,“魏晋风流”不是“谢安风流”,但“谢安风流”定是“魏晋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