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为什么没有伟大的科学家?是基础科学到天花板了?

最近为什么没有非常牛的科学家?

你知道吗?诺贝尔奖在颁布给谁奖项时越来越困难了,这个困难并不是因为最近没有重要的研究成果发现,反而是由许多非常重要的科学发现。诺贝尔奖的困难在于诺贝尔奖有一个潜规则,同一个领域每次只能颁发3个人,但现在一些非常重要的科学发现并不是由一两个人独立完成的,很可能是几十位科学家合作完成的。

以量子力学为例,想要研究量子力学,必须要有足够多的观测数据,也就是必须要通过实验来获得这些观测数据,但是想要做关于量子力学的实验,必须要动辄上亿美元的基因,以及大量科学家协同研究。

比如:为了寻找上帝粒子:希格斯粒子,欧洲建立了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加速器LHC,而该项目至今已经投入了不少于1000亿美金。

但是,投入了如此巨大,只找到了希格斯玻色子,却因为能量不够,无法对希格斯波色子的性质进行探索。

由此可见,现在的科学已经不是由某一个人单独完成,而是需要整个国家甚至好几个国家的合作才可以完成。

而在牛顿年代,由于现代科学刚刚萌芽,因此他们研究的对象比较常见,比如:牛顿力学,根本不需要动辄上亿的资金就可以发现力学现象。

在爱因斯坦的年代,虽然已经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科学研究,但总体而言投入的资金并不是很多,一个团队就可以搞定,所以在他们那个年代,就像是掘金年代,只要你的方向是对的,随便掘几下就可以挖出金矿。

然而当科学的金矿被先人挖掘之后,后人就需要10倍甚至上万倍的精力才能挖掘出一小块金子。

比如:量子力学,在这个领域内,科学家们每得到一点实验数据,都需要花费上亿元的资金。

其实资金还是小事,最大的绊脚石属于仪器不够先进,如果把理论物理的研究当作是软件的话,那么实验仪器就属于硬件,硬件如果不升级,级科学家们就无法升级软件。原因很简单,实验数据要求绝对精准,但如果实验仪器的误差较大,将会导致实验数据与现象本质偏差较大,因此科学家们无法从这些实验数据中观测到物理规律。

由于目前科学并不是由一两个科学家独立完成的,再加上实验仪器的限制,导致了虽然已经有一大批重要的科学发现,但是发现这些科学成果的科学家并不出名,以至于我们熟悉的还是牛顿、爱因斯坦。

当代科学家之殇

你知道吗?如果给当今活着的科学家排个序,那么杨振宁绝对属于顶尖的,是大佬中的大佬。但是他的科学成就在我国并不出名,反而是他的私事被大众广为讨论。

但其实你如果对他的成就有所了解的话,那么你一定不会对他再有任何偏见,因为他在整个科学史中的地位,仅次于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三人,和泡利、薛定谔等人位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家第二梯队。

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一共有两种人,一种是以获得诺贝尔奖为荣,另一种是诺贝尔以颁发给他为荣,杨振宁就是后者。

之所以要这样说,是因为他的理论对于物理界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在上个世纪时,科学家利用对撞机撞出了100多个粒子,但是这些粒子究竟怎么分类,谁也不知道。而杨振宁的杨米尔斯理论(米尔斯是杨振宁的学生)成为了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骨架理论,这才构建了粒子物理标准模型。

除了杨米尔斯理论之外,杨振宁还有10多个巨大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世界最顶级的研究。

我们知道,霍金是我们最熟悉的一位离我们较近的科学家。曾有物理学家就开玩笑说,霍金和杨振宁比起来,就好比科普作者和顶级科学家的差别。

许多物理学家和数学家都因为对杨振宁的理论进行深化而获得诺奖和菲尔兹奖。

2000年,《自然》杂志评选了人类千年最伟大的二十位物理学家,而杨振宁是唯一在世的科学家,没有之一,其他都是牛顿、爱因斯坦等我们最为熟知的而科学家。

尽管如此,但是很多人还是不太了解杨振宁,甚至认为他回国是享福。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杨振宁研究的领域太高深了,我们根本用不到,所以感觉不到他研究的理论有多重要。

其实不只是杨振宁,目前顶尖科学家不出名的原因几乎都是因为他们研究的领域太高深,以至于普通人根本接触不到。

再加上科学家的圈子相对封闭,会议通常不对外开放,而顶级期刊杂志很多人又不会订阅,以至于我们根本不了解目前世界上都有哪些比较重要的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