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是如何进军并改变世界的?

1910 年 11 月 27 日,《纽约时报》的周日杂志版上头刊登了一个颇为离奇的故事:

数年来,一个名叫安娜.史图拉的成年女性,不停地在各种公共场合踩到香蕉皮跌倒──嗯,根本就是《老夫子》漫画里的喜剧桥段。举凡渡船甲板、火车车厢、车站台阶甚至百货公司,安娜仿佛跟香蕉皮有仇一样,走到哪都可以踩到香蕉皮然后摔个四脚朝天,随后就被送进医院,真是惨到不行。

不过后来,终于有人发现事情不太对劲──因为安娜不管在什么地方跌倒,总会向那个场所的负责单位求取赔偿,据说四年下来,她已经从这类事故里面,获得了将近三千元的抚慰金(放在今天来看,这笔钱的购买力,相当于两万七千美元左右)。换句话说,安娜很可能是个故意制造“香蕉皮事故”来赚钱的骗子。

好笑的是,她并不是一个唯一靠“香蕉皮事故”诈财的美国人。

十年后,纽约南边的费城,又冒出了一个叫法兰克.史密斯的男子。他也用了同样的招数,故意在路面电车上踩到香蕉皮滑倒,并因此成功地向好几家铁路公司求得赔偿金。

不过,法兰克的诈欺手法比安娜有诚意多了。为了让整件事看起来自然一点,法兰克找了一个同伙,事先到车上扔好香蕉皮,他再若无其事地踩上去,狠狠跌一个花开富贵。

据说被逮捕之前,法兰克已经在其他许多城市耍了好几次同样的把戏。在这个“巡回演出”的过程里,他老兄的假摔技巧,想必已经练习得非常纯熟了吧。

满是香蕉皮的美国城市

在现代人的眼里,这两个故事实在是有点搞笑──故意踩香蕉皮跌倒,到底是哪门子的敲诈手段啊?

妙就妙在这里。在安娜与法兰克的时代,“香蕉皮事故”在美国东岸的大城市,实在是大家习以为常的一件事。因为那时,生活在城里的人们,确实随处都能踩到香蕉皮。

而这事情不是在开玩笑,真是会闹出人命的。如果你有空打开《纽约时报》网站,在搜寻字段里键入 banana peel,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前期,你可以找到一大堆的新闻报导,都是因为踩了香蕉皮而发生的人身事故或诉讼案件。举凡落马、车祸、甚至是摔下楼梯一命呜呼……种种惨剧,族繁不及备载。

堆积在街道上的香蕉皮,竟然已经到了害人性命的地步。想当然,那时的社会舆论一定会大肆批评政府,要官员们出面解决香蕉皮的环境公害。于是在 1896 年,纽约市的警察局长召集了手下诸多人马,要求他们严格执法,积极取缔那些乱丢果皮的死老百姓。按照《纽约时报》的新闻标题,局长的做法,几可说是发起了一场“针对香蕉皮的战争”(War on the banana skin)。

有趣的是,这位公开向香蕉皮宣战的局长大人,在两年后当选了纽约州长。再过五年,他的仕宦之路更是突破天际,直接入主白宫──他是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就是你的高中世界史课本上头,那位坚持门罗主义、大搞巨棒外交的美国总统。

香蕉是如何改变世界?

总而言之,香蕉皮真的曾经在美国社会里构成了严重问题。这样看来,安娜跟法兰克会选择用这种手段来诈取赔偿金,也是挺合理的事情。

话虽如此,这些“香蕉皮事故”的后果,也并不总是那么严重。多数情况下,踩到香蕉皮的人应该也就是笨拙地跌坐在地,并且被身旁的朋友奚落一番而已吧。

不过,在那时的美国,“香蕉皮事故”的发生频率实在太高了。大概因为这样的缘故,“踩香蕉皮跌倒”的情节,也因此进到了卓别林等人的电影当中,成为他们表演笨拙喜感的一种桥段。之后,这种万年老哏又一再地被各种形式的喜剧表演所复制,并且逐渐地深植人心。

现在你知道《跑跑卡丁车》里面,那些丢出去害人打滑的道具,为什么都会是香蕉皮了。这一切的一切,都应该追溯到一百年前的美国,那个不断有人在街上跌倒的时代

之所有会有这些香蕉皮,自然是因为老美对于这种水果的大量消费。从十九世纪后期开始,从拉丁美洲输入的香蕉迅速攻占市场,成为了最受欢迎的果物。

不幸的是,那时的城市公共卫生系统,从来没有设想过要迎接排山倒海而来的香蕉皮,于是,这种湿湿滑滑的黄色果皮,直接影响了美国许多大城市的街道景观。

街景的改变还只是小事,如果我们看向二十世纪初期美洲的历史结构,香蕉所带来的庞大利润,促使老美的巨型水果企业不断在拉丁美洲开辟香蕉园,继而掌控了诸多国家的经济命脉。美国人对于这些国家的政治涉入越来越深,甚至不惜发动战争,借以保护商人们的贸易利润──还记得前文说到那个坚持门罗主义的罗斯福总统吗?这段“香蕉共和国”的创造史,也得把他给算进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