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究竟是英雄还是奸雄?他为什么到死都不称帝?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人物之一,也是争议最大的人物之一。有人认为曹操文治武功,雄才大略,是出类拔萃的英雄;也有人认为曹操狡猾奸诈,阴谋篡汉,是历史上乱臣贼子的典型代表。那么曹操究竟是英雄还是奸雄呢?今天夜读史书就来说说自己对曹操的看法。

历史上的曹操在年轻时期是一位有远大抱负的青年,他二十岁被举为孝廉,后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相当于现在的副县级公安局长。当时宦官蹇硕得到皇帝宠信,他的家人也因此鸡犬升天,在外面作威作福。曹操一到洛阳任职就宣布所有人都必须遵守朝廷法纪,“有犯禁者,皆棒杀之”。可是蹇硕的叔父蹇图却无视规定违禁夜行,结果曹操真的就不顾旁人劝阻,将蹇图用乱棍打死。

在曹操的治理下,洛阳治安环境大幅提升。可是曹操却因得罪权贵而被明升暗降,调任顿丘令(顿丘位于今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不久后,曹操又因妹夫宋奇获罪而受到牵连,于是便回家乡谯县闲居。很多人在受到这种不公平遭遇后往往会意志消沉,可曹操却对人说道:“和我同举孝廉的人,有年已五十的,看来也不算老,我就再等二十年,也不过和他一样,又何妨暂时隐居呢?”由此可见曹操的为人是相当豁达大度的。

黄巾之乱爆发后,天下形势大变。后来军阀董卓掌控了京师形势,干出许多倒行逆施的事情。当时许多人对董卓的行径敢怒不敢言,可曹操敢于出面组织反董卓联盟。后来联盟中的各路诸侯都想保存实力,不肯出兵,曹操只好带着自己的几千人马孤身讨贼,结果险些战死。此时的曹操将国家利益远远看得比个人利益重要很多。

曹操生平真正的“第一桶金”当属在兖州收编了三十万投降的黄巾军,之后曹操的事业便一路高歌猛进。有人开始怀疑他图谋篡汉,曹操却对身边的人说:“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接着他还说道:“人家见我兵势强盛,又向来不信天命,或者疑心我有篡汉的意思,这是我耿耿于心的。从前齐桓公、晋文公所以为后人所称道,就因为他兵势强盛,还能够事奉周朝之故。周文王有了天下三分之二,还能够事奉殷朝,孔子称他为至德,我难道不想学他么?”直到此时,曹操的理想仍是复兴汉室,自己当周文王足以。

有人指责曹操抓着兵权不放,意在图谋不轨。曹操对这件事说得也很通透,他说:“要我放下兵权却是势所不能,一者怕离了兵权被人谋害,即便不为自己考虑也得为子孙打算;二者兵权落入庸人手中,国家也有危险。所以我不能慕虚名而受实祸。”曹操的这两点理由都非常实际,以他当时所处的环境,交出兵权的后果不堪设想。

到了晚年时期,曹操获得加九锡的殊荣,又接受了魏王封号,此时的曹操可能是有将汉室江山据为己有的想法。不过,当时南方的刘备和孙权都已成了事实上的独立政权,汉室早已名存实亡,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即便曹操有取而代之的想法也再正常不过,况且刘备、孙权的野心也绝不在曹操之下。不过直到去世,曹操都没有称帝,他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后世关于曹操不称帝的猜测有许多种解释,有人认为三国时期门阀士族的实力还很强大,曹操怕称帝会失去他们的支持;也有人认为曹操怕称帝会给刘备、孙权留下借口,到时候他们可以号召天下人共击之。其实,这些观点都把事情想得太复杂了。以曹操当时的实力,根本没必要怕这个,怕那个。否则为什么曹操刚死,曹丕就敢称帝?曹丕的影响力远不及他的父亲,曹丕称帝都能轻松做到,曹操如果要称帝自然更是不在话下。

事实上,曹操不称帝的理由很简单。曹操一生都不断强调自己没有代汉自立的意图,如果在晚年突然翻脸,否定自己以前说过的一切,显然对他的声誉和历史评价会造成无法挽回的负面影响。曹操是个讲实惠的人,与其为虚名而导致天下人侧目,还不如无帝王之名,而享受帝王之实。

最后再来说说本文开头提到的问题,曹操究竟是英雄还是奸雄呢?夜读史书认为曹操当然是英雄。曹操能在乱世中统一北方,并迅速拨乱反正,使长期饱受战乱之苦的北方百姓重新得到有序生活,北方社会也开始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光是这一点就功在千秋。曹操早年致力于复兴汉室,为此戎马倥偬奋斗大半生,从道义上讲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晚年曹操也许是有篡汉之心,但天下本来就不是一家一姓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无德者退位,有德者居之,这才是真正顺应天理的事情。

参考文献:《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