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魏忠贤是如何从一名小太监一步步到权倾天下的?

魏忠贤虽然没有文化,但是他生性机敏,很会投机,魏忠贤发现太子的儿子朱由校并不是好学上进的好学生,倒像是一个灵气四溢的小木匠。这对魏忠贤来说,确实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从那时起,魏忠贤开始给朱由校找来各种稀奇古怪的玩具来博得他的喜爱,通过这种生活中投机取巧逐渐取得来朱由校的信任。魏忠贤给朱由校郁闷飘摇的皇子生活带来来了非凡的活力,很多时候他都愿意和这个髦发惭白的老太监呆在一起,不仅仅是因为魏忠贤能给他带来各种机关玩具,更重要的是朱由校体会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这种情感的沉淀,就成了魏忠贤日后翻云覆雨的最大资本。

宫中生活日渐稳定,但对此时的魏忠贤来说,权力还虚无缀纱,博得太子的欢心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抛开功利心,魏忠贤可能对太子还产生了一些非常微妙的感情。他投太子所好,与太子关系越来越亲密,让他从心里对这个孩子产生了情感的依赖,甚至很大程度上,他都把太子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

天启四年(1625年),即朱由校登基后的第五年,天性好玩的朱由校在西苑泛舟,也不知道是操作失误还是其他原因,总之最后搞得翻船落水、非常狼狈,此时已经权倾天下的魏忠贤竞毫不犹豫地跳下水中,甚至完全不顾自己不会游泳的事实,意图抢救皇帝。这次事故险些要了魏忠贤的老命,但也可从侧面验证,魏忠贤对主子的忠诚是真切的,甚至可以看作是一种近乎父子的亲情。

公元1621年,泰昌皇帝归天,天启皇帝朱由校即位,魏忠贤预感未来命运将会有大的转变。于是,他把自己的名字由魏进忠改成魏忠贤,同时,他也意识到单凭自己的力量很难完成对权力的控制,他知道自己需要以一种更直接的方式获得皇帝的全盘信任。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女人出现了,这就是客氏。

客氏是天启的乳母,也就是奶妈。在朱由校的心中,这个乳母十分重要,不仅仅是养育之恩那么简单,朱由校即位不到十天就封客氏为“奉圣夫人”。这个女人自然成了魏忠贤的目标。客氏作为一个势力单薄的女人,也同样需要魏忠贤的配合。二人情投意合,结成了“对食”。

事实上,早在魏忠贤之前,客氏曾经有一个固定的对食,那就是魏忠贤最初的恩人魏朝。论外貌,魏朝显然不是魏思贤的对手,论性格,他也不如魏忠贤,所以在这次爱情竞争中,魏忠贤很快就取得了决定性的优势,魏忠贤并没给自己以前的老大任何面子。

成功地夺取了客氏的对食权后,魏忠贤在宫中的身份地位提升来一个等级,他本身又皇帝宠信的太监,这种实力,在宫中自然都得让他三分。魏忠贤也在众人的阿谀奉承中渐渐地感受到了权力的美好。但此时他的实力还很有限,要想真正地走到历史的前沿、控制内廷,就必须先搬掉自己的另一个老大——王安。

除掉王安,是魏忠贤走向权力顶峰的最后一步,走好这一步,美好前程就展现在眼前了。但魏忠贤也很担心,因为王安实力不菲,而且名誉颇佳,深得朝野魏王,与东林党人相互扶持,并不好对付。所以,对于此时的魏忠贤来说,干掉王安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魏忠贤终究不是平常之辈,他先在宫内发展了一个自己的小集团,收罗了司礼监太监王体乾、李水贞、石元雅、涂文辅等人,这些人在宫中不断的中伤王安,客氏也不断地给皇帝吹风,逐渐谣言诬陷起了作用,朱由校开始对王安疏远起来。

魏忠贤看见皇帝对王安起了疑心,就顺势指示自己在宫外的帮手霍维华帮忙,上书弹劫王安。紧接着,他又和客氏紧密配合,在皇帝面前大说王安的坏话。而朱由校或者被蒙在鼓里,或者对此事根本就不大关心,反正在魏忠贤的具体策划下,一道圣旨将大太监王安发配到了南海子的太监部队。魏忠贤还觉得干得不够彻底,于是又指使自己的狗腿子将王安迫害致死。

从此,魏忠贤一举夺得了对内廷的绝对控制权。

王安的倒台在天启朝是个标志性事件。这对东林党的打击相当大,本来东林党人在朝野间颇具实力,王安一倒东林党人完全失去了直接与皇帝交流的渠道。王安的倒台代表了一种旧势力的倒掉和另一种新兴势力的崛起,而这新兴势力的大头目就是魏忠贤。

搬掉最后一块绊脚石后,魏忠贤毫不费力接替了王安在宫中的职位,升任司礼监秉笔太监。司礼监秉笔太监是皇帝身边最亲近的人,可以代皇帝阅批大臣奏章,但魏忠贤不识字,不过他毫不犹豫就上任了。魏忠贤的解决办法也很独特,基本上是由亲信将艰涩难懂的奏折翻译成大白话,然后他批示,再由亲信写成文言格式,这种独一无二的问政方式实在是太滑稽了。

对于这种可笑至极的事情,朱由校并没有觉得有任何不妥,本来他就对政事颇为讨厌,再加上童年时代和魏忠贤建立起来的感情,朱由校对魏忠贤和客氏的信任可以说是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此时的魏忠贤俨然成了大明朝最厉害的黑手党教父,一手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