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米兹为什么将瓜岛日军撤离,误认为是进攻?

1943年2月,美军取得了瓜达卡纳尔岛战役(以下简称:瓜岛)的胜利。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美、日双方进行了5次大规模的海战,尽管双方损失都很惨重,但美军凭借自身强大的战争潜力,牢牢地掌握住战争的主动权。

然而,这场战役的胜利,并不是以轰轰烈烈的大决战而结束,甚至根本就没有发生大的战斗,战役就这么突然结束了。原来岛上日军在美军的严密封锁下,居然能悄然撤退,不能不说给这场战役留下了一些遗憾,也成为了战后人们热议的话题。

瓜岛日军的顽抗,美军做好了长期作战的准备。

对尼米兹、哈尔西等人来说,尽管在诸多海战中,与日本联合舰队进行一对一的拼耗,逐渐取得了实力上的优势,但不能算是决定性的战略优势,甚至在海战中,美军的损失不比日军少,而在瓜岛陆地上,日军的顽抗,更让美军认为任重而道远。

其实,美、日双方都将瓜岛的得失,看成是这场战役胜负的根本。有意思的是,日军三番五次突破不了美军的防线,而美军也拿岛上的日军没有办法,只得采取严密的海空封锁,切断他们的后勤补给,任其自身自灭、坐以待毙。

百武晴吉的第17军团忍饥挨饿、艰难维持,而补给却因美军的封锁迟迟运不上来,2万多人的部队因病死、饿死的非战斗减员与日俱增,绝望的百武甚至向日本大本营发出了宁为玉碎,也不愿饿死的电报,准备向美军发动最后的冲锋。

然而,最先沉不住气的是美军。在他们看来,饿了快一个月的日军已经毫无战斗力可言,只需发动最后一击,就能彻底占领整个瓜岛。于是,刚接过范德格里夫特指挥棒的帕奇少将,也希望能够获得全歼日军的荣誉,率先发起了攻击。

这一天,海军陆战第2师的一个营向日军驻守的山头挺进,在火炮的掩护下开始冲击。然而,熟悉地形的日军很快抄到他们的背后,截断其退路,并疯狂实施反冲锋,营长被乱枪打死,全营死伤一半,被包围在一个山沟里动弹不得。

如果不是空投部队解救,并在航空兵、舰炮的支援下,这个营很有可能全军覆没。正是这场战斗,让尼米兹、哈尔西等人清醒地意识到,困兽犹斗的日军实力依旧很强,这说明对日军采取的封锁“效果不大”,必须做好长期战斗下去的准备。

殊不知,日军已经开始酝酿从瓜岛撤军。

1943年1月,对日军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让美军损失惨重、无功而返。尼米兹、哈尔西等人误以为海、空封锁根本不起作用,日军的补给根本没有被“掐断”。也就是说,日军的最后“疯狂”抵抗,打消了美军迅速结束战役的想法。

反而还促使了美军继续拼耗下去的决心。说白了,单等日军来进攻,在防守中与日军对耗,再择机反攻。但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日本大本营已经做出了从瓜岛撤军的决定,并命令山本五十六的联合舰队执行撤退计划,这可是个不轻松的任务。

首先,将瓜岛的海上撤退路线打通。山本将这个任务交给了第8舰队,集中该地区所有航空部队和潜艇部队参与护航,并要求参与护航的部队,对进攻的美国海军要坚决的、不惜代价的击退,全力保障撤退路线的安全。

其次,为了麻痹美军,做到突破封锁“常态化”。由驱逐舰组成的运输舰队,多批次、不间断地硬闯美军封锁线,并对阻截的美国海、空军,进行顽强的抵抗,让其疲于应付,不知道日军的真正意图,从而掩护从瓜岛撤军。

更重要的是,通过多次往返瓜岛,将撤退计划告知岛上日军,做好撤退前的一切准备。包括对岛上美军的对峙,以及零星的炮火攻击,造成随时准备进攻的假象。由此将美军的防范从海上引向陆地,使其从主动封锁变为全面防守。

正是山本摆出全力营救的架势,反而让尼米兹等人误认为,日军正在酝酿下一场进攻,再加上岛上日军的负隅顽抗,更加坚信对方不可能轻易放弃瓜岛。此时要做的就是,不断地增派部队上岛,迎击日军随时可能发动的进攻。

当然,美国情报部门截获的日军舰队、空军的调动情报,可以知悉对方的规模、方向,甚至是目的地,却无法得知其频繁调动的真正原因。换句话说,有可能是为了进攻,也有可能是为了撤退,但尼米兹等人更愿意相信,日军是为了进攻。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