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岛日军撤离,尼米兹为什么倍感羞辱,毫无成就感?

1943年1月,对日军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让美军损失惨重、无功而返。尼米兹、哈尔西等人误以为海、空封锁根本不起作用,日军的补给根本没有被“掐断”。也就是说,日军的最后“疯狂”抵抗,打消了美军迅速结束战役的想法。

反而还促使了美军继续拼耗下去的决心。说白了,单等日军来进攻,在防守中与日军对耗,再择机反攻。但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日本大本营已经做出了从瓜岛撤军的决定,并命令山本五十六的联合舰队执行撤退计划,这可是个不轻松的任务。

首先,将瓜岛的海上撤退路线打通。山本将这个任务交给了第8舰队,集中该地区所有航空部队和潜艇部队参与护航,并要求参与护航的部队,对进攻的美国海军要坚决的、不惜代价的击退,全力保障撤退路线的安全。

其次,为了麻痹美军,做到突破封锁“常态化”。由驱逐舰组成的运输舰队,多批次、不间断地硬闯美军封锁线,并对阻截的美国海、空军,进行顽强的抵抗,让其疲于应付,不知道日军的真正意图,从而掩护从瓜岛撤军。

更重要的是,通过多次往返瓜岛,将撤退计划告知岛上日军,做好撤退前的一切准备。包括对岛上美军的对峙,以及零星的炮火攻击,造成随时准备进攻的假象。由此将美军的防范从海上引向陆地,使其从主动封锁变为全面防守。

正是山本摆出全力营救的架势,反而让尼米兹等人误认为,日军正在酝酿下一场进攻,再加上岛上日军的负隅顽抗,更加坚信对方不可能轻易放弃瓜岛。此时要做的就是,不断地增派部队上岛,迎击日军随时可能发动的进攻。

当然,美国情报部门截获的日军舰队、空军的调动情报,可以知悉对方的规模、方向,甚至是目的地,却无法得知其频繁调动的真正原因。换句话说,有可能是为了进攻,也有可能是为了撤退,但尼米兹等人更愿意相信,日军是为了进攻。

因为,他们愿意与日军拼耗下去。

日本联合舰队的频频出动,引起了尼米兹、哈尔西的关注。为此,他们一行人专程到瓜岛进行视察,所到之处看到的是,联合舰队在瓜岛之间穿梭,岛上日军在进行火力侦察和袭扰,这都是要进攻的节奏,丝毫看不出要撤退的迹象。

对于日军进攻,尼米兹、哈尔西还是十分高兴的。因为在消耗中,美军已经逐渐赢得优势,这是有目共睹的。在他们看来,日军越进攻,实力就下降得越快,对于战争消耗来说,美军从来都不担心。看来,山本成功的“欺骗”了尼米兹等人。

从2月份开始,山本出动了300架战机掩护,20多艘驱逐舰负责接应撤退日军,在5天内进行了3次撤退,尽管有美军的阻截,但都有惊无险,成功撤出第17军团残余部队一万人,而美国人还在“傻傻的”认为日军在“增援”。


直到日军撤退后的第3天,前沿美军才发现对面阵地空空如也。这就是在这一天,他们占领了整个瓜岛,取得了彻底了胜利。但对于岛上的美军而言,丝毫没有兴奋和自豪的感觉,反而有一种被愚弄、受骗的滋味,赢得毫无成就感。

这种感觉也深深刺痛着尼米兹、哈尔西等人。作为久经沙场的“老兵”,对于山本的这一手,他们除了暗暗佩服其“明修栈道, ”的成功,更多的还是在美军的严防死守下,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居然没有发现所带来的羞辱感。

也就有了后来,当获悉山本座机起飞的准确情报后,尼米兹等人坚决予以除掉。这其中不仅有国恨,更有“私仇”,只是谁都不愿明说而已。当然,也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在联合舰队中,真正能让尼米兹高看的,恐怕也就只有山本一人。

单从战术来讲,瓜岛日军的撤离,无疑是日本版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山本的成功不仅在于对撤退的细致安排,而且全力保障、主动防御,最终达成了“以进为退”目的。当然,尼米兹等人没有看出来,更多在于日军的疯狂所造成的错觉。

不管怎么说,美、日双方在瓜岛的殊死搏斗,其实是双方国力、战争潜力以及战略战术思想的一次综合大较量。结果是日军败退,从而使太平洋战场上的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结束了双方战略相持的阶段,拉开了美军进攻的帷幕。

尼米兹没有看出山本企图,其实也是情有可原的,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和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