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革命后,拿破仑是如何当上法国皇帝的?

1798年8月,法国舰队在阿布基尔海战中被英国皇家海军摧毁,陆上部队被围困在埃及。此时,英国、奥地利、普鲁士、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撒丁王国等组成的第二次反法联军大举逼近法国,巴黎危在旦夕。

此时,远征埃及的拿破仑·波拿巴机智地避开了英国皇家海军的巡逻舰队,秘密赶回了巴黎。回到巴黎的拿破仑,被民众当成了“救星”,在众人拥戴和支持下,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一统大革命以来混乱的局面。拿破仑自豪地宣称:“公民们,大革命已经回到了它当初藉以发端的初衷,大革命已经结束。”

自革命者处决了路易十六后,法国就与整个欧洲为敌,不断地被反法联军围剿。在危难之际,法兰西这位美妇,慌不择路,死死抱紧这位雄狮般勇猛的军人——拿破仑,将拿破仑奉为拯救法兰西的英雄。

拿破仑在夺取政权后,亲自领军越过阿尔卑斯山,击败了意大利与热那亚方面的奥军,获得了著名的马伦哥战役大捷,第二次反法同盟破产。

这次胜利树立了拿破仑在国内的权威,法国人开始疯狂地拥戴这位军人独裁者,似乎全然忘记了爆发不久的大革命以及被处死的国王。

拿破仑开始恢复前些年视如瘟疫般的旧制度,他恢复了基督教,命人重修巴黎圣母院。他修改宪法成为终身执政官,法兰西共和国变成拿破仑的法兰西帝国。

参议院批准他为第一执政官,任期为十年,届满还可再续一任。拿破仑对此颇为不满,他想要的是终身制执政官。于是,他发起了一场公投,在四百万人的公投中,只有几十人投了反对票。拿破仑自得满满地说:“从现在起我和别的君主一样,他们也不过执政终身而已。”

不过,不少人并非真正拥戴他,而是摄于淫威,或利用他抵御外敌。拿破仑在巴黎举行凯旋仪式进入卢森堡宫时,前来欢迎的人大不如之前。他当场质问警务部长:“你为什么不事先安排一下,制造一点气氛呢?”

“我们仍然是古高卢人的后裔,既不能忍受失去自由,也无法忍受压迫。”

“这是什么意思?”

“在您这位公民执政最近的举措中,巴黎人看到了全部自由的丧失,看到了绝对专制的迹象。”

凭借这句话,拿破仑罢免了这位部长的职务,同时解散了警务部,将之划归司法部管辖。

在圣克卢宫的办公桌上,拿破仑摆放着两尊半身像:西庇阿和汉尼拔。专制皇帝才符合他的胃口。当时一本小册子《凯撒、克伦威尔和拿破仑》激怒了他,因为这本书赤裸裸地暴露了他独裁的念头。

1800年圣诞节夜晚,拿破仑带着妻子约瑟芬及女儿乘坐一辆马车前往歌剧院。在经过一条狭窄小巷时,旁边的马车发生爆炸,20名路人死于非命,拿破仑及妻女毫发未损。到了歌剧院,拿破仑平静地对周围人说:“哪些家伙想炸死我。请给我一份名单。”当天上演的是海顿的《创世纪》,拿破仑显得很平静。

不久,护民院和两院五分之一的成员被罢免,73家报社中61家被查封,所有小册子和剧目都必须经过审查。当参议院提醒他注意新闻出版自由时,他反问道:

“难道你认为在这样的情势下还能允许民众集会吗?……在英国则是两码事,那里的政府已经有悠久的历史。而我们的政府是新生儿,总有人会说我的坏话。”

此时,法国人为了生存保命,只能将自由精神忧郁地排在门外,然后用受到束缚的目光注视着这位军人执政官一步步成为新的“法王”。

1804年12月2日,巴黎圣母院里珠光与宝石交相辉映,显然这里即将举行一场盛大的晚会。大臣们仔细研究每一个细节,力求这次比法国历代国王任何一次加冕都更加隆重。他们甚至翻阅了“太阳王”路易十四的加冕羊皮卷,有一位博物馆馆长甚至呈上了查理大帝的权杖。

当管风琴奏响乐曲,加冕队伍浩浩荡荡地走进殿堂,严肃的拿破仑和优雅的约瑟芬走到教皇庇护七世面前。所有人都注视着拿破仑,等待他向教皇行跪拜之礼。毕竟人们还未见过拿破仑向谁下跪过。

突然,拿破仑从教皇手上拿过皇冠,转过身面向人群,背对着教皇,亲自戴在了自己与妻子约瑟芬的头上,寓意“自己奋斗出的皇位”。从此,拿破仑成为“法国人的皇帝”。

这一次,教皇颜面扫地。此后,不少事情变得讽刺和尴尬。法郎硬币上刻印着他的头像,下面写着“根据共和国宪法当选皇帝”。攻陷巴士底狱纪念日的庆祝活动依然宏大壮观,但更多流于表面的政治形式。革命历被废止,逐渐回到了旧历。

最讽刺的莫过于,当拿破仑称帝后,那些曾经赞成处决路易十六的人中,有130人在拿破仑手下任职。他们称呼拿破仑为“陛下”,与当年称呼路易十六及波旁王朝的国王一样。人们似乎已经完全忘记了,就在十多年前他们为所谓的自由浴血奋战,大肆屠杀。

拿破仑屡立奇功,让法兰西重现昔日欧洲霸主之荣光。他对着臣民高呼:“我们将成为欧洲的主宰。”

1805年8月,奥地利、英国、俄国组成的第三次反法联军再度来袭。拿破仑离开巴黎挥师东进,在乌尔姆战役中击败反法联军。12月,奥斯特里茨战役爆发,法兰西帝国皇帝、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俄罗斯帝国皇帝均亲自参战,史称“三皇会战”。拿破仑以弱胜强,反法联盟投降,拿破仑走上人生巅峰。拿破仑迫使奥地利帝国取消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称号,这一历史悠久的帝国就此终结。

在第五次反法联军被击溃后,拿破仑已兼任意大利国王、莱茵联邦保护者、瑞士联邦仲裁者,并迫使奥地利签订了《维也纳和约》,迎娶了奥地利公主。拿破仑成为继凯撒大帝、亚历山大大帝之后的又一代欧洲霸主。法兰西帝国称雄欧洲,达到鼎盛。

此时,野心爆棚的拿破仑非常不明智地率57万大军远征俄国。开始时,法军连战连捷,拿破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赢得了博罗季诺战役的惨胜。1812年9月16日,法军进入莫斯科,拿破仑原以为征服俄国胜利在望。怎料,沙皇亚历山大一世采取坚壁清野之战术,带着生力军战略性地撤退到俄罗斯腹地。

拿破仑进入莫斯科城内,迎接他的是满城大火,法军在这座焦土之城中无法获得足够的补给。很快莫斯科寒流来袭,俄军趁机大举反扑,几十万法军在瑟瑟寒风中作战,大多数被冻死,最后回到法国的只有不到3万人。

英国、普鲁士、瑞典、俄国乘此良机组建第六次反法联军,他们绕过拿破仑直取巴黎。1814年3月31日,巴黎被联军占领,法国无条件投降,拿破仑被迫退位。巴黎城郊的巴士底狱,这个原本用来抵御敌人的要塞,早已被革命者拆除。巴黎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联军侵入城内。

反法联盟决定,将拿破仑流放到地中海的厄尔巴岛上,保留其“皇帝”的称号。在前往该岛的路上,拿破仑险些被暗杀。一年后,拿破仑逃出小岛,只率领700将士成功返回巴黎。法国民众再次热烈地迎接他们昔日的英雄,一群文武大臣都回到了拿破仑身边,拥护他重振法兰西帝国。

1815年3月20日,拿破仑很快组建了一支14万人的正规军和20万人的志愿军,与规模达70万的第七次反法联军战斗。6月18日,拿破仑与英军指挥官威灵顿公爵在滑铁卢遭遇。这是一场改变19世纪国际局势的大决战。

拿破仑利用骑兵冲锋战术,大破英军方阵,眼看夺取圣约翰山高地在望,不料前来增援的普鲁士军队杀出,英军预备队发起总攻,法军惨败。拿破仑痛失滑铁卢,一代帝王霸业落下帷幕。

不过,法国民众以及大臣们依然对这位英雄依依不舍,他们强烈要求拿破仑专政推翻逼迫他退位的议会。但是,最终拿破仑拒绝发动人民抗战,接受了再次被流放荒岛的命运,不过此时他已被剥夺了皇帝名号。

在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这位英雄度过了最后的六年时光。在那里,他潜心撰写回忆录。1821年5月5日,拿破仑病逝于圣赫勒拿岛。19年后,他的灵柩被迎回法国巴黎,隆重安葬在巴黎荣军院。

巴黎荣军院,这个曾经被革命者抢夺走2.8万支步枪的地方,法国人失而复得、得而又失,战乱延绵半个世纪,重新回到当年那个发疯的地方。

歌德感叹道:“必须再一次消灭此人!……然则世间万事自有其规律,蚁多咬死象,在接二连三的灾祸打击下,最终连拿破仑也倒下了。”

法兰西,曾经自毁长城,亲手砍下了自己国王的头颅,打着自由、平等的旗号大规模屠杀王室、贵族甚至平民。然后,在慌不择路时,这位美妇死死抱住这位战神,将其推举为法兰西英雄,拥戴他为法兰西皇帝,任其行使一切权力。

大革命将法兰西的一切社会秩序摧毁,他们为自由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而留下的居然是空洞的自由。当山河破碎、大敌当前时,法国人即将失去所有的自由,他们又努力重拾旧制度的瓦砾,试图构建一座能够抵御外敌的大厦。

所幸的是,这位能征善战的盖世英雄并非只是一介武夫,他给法兰西留下了珍贵的《法国民法典》。

文 | 智本社

智本社 |一个听硬课、读硬书、看硬文的硬核学习社。微信搜索「智本社」(ID:zhibenshe0-1),学习更多深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