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不吃不喝,每12.5年交配一次的洞螈,为何寿命比人类长?

洞螈又被称为幼龙,因为它的外表很像龙的幼崽,因此而得名。洞螈是一种两栖类动物,它们常年栖息于第拿里阿尔卑斯山脉石灰岩溶洞的地下水脉中,是两栖纲,滑体亚纲,有尾目,洞螈科,洞螈属,洞螈种。

洞螈行动速度非常慢,据科学家统计,最活跃的洞螈在230天内,也仅仅移动了38公尺,大多数洞螈常年保持一动不动的姿势,有时甚至长达7年。

洞螈为什么一动不动?

洞螈之所以一动不动,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洞螈的栖息地非常有限,它们喜欢生活在洞穴之中,属于两栖生物,但大多数时间生活在水底。

洞穴之中光照有限,而它们又在此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因此它们的眼睛已经退化,皮肤中也不包含任何保护色素,呈现出苍白的皮肤,皮肤下的血管也隐隐可见,因此洞螈的皮肤呈粉红色。所以当地人也把它们称之为人鱼。

洞螈虽然是两栖生物,但它们的肺部功能有限,所以它们经常在水中生活,而且常年保持固定的姿势,不吃也不喝。

科学家猜测,洞螈之所以行动缓慢,是因为这里没有天敌,而且能量来源稀少。

我们知道,地球上大多数能量来自于太阳光,植物可以接受太阳光子,并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能量,供自己使用。

其他的生物也能通过直接吃草或者间接从草中获得能量,洞螈也是如此,但是洞螈生活的地区缺乏太阳光子,导致水中的藻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只能依靠与外界水源交换才能获得能量。

而洞穴中的水流一般比较平稳,流速不快,因此水源交换速度较慢,导致洞螈可以利用的能量有限,为了节约能量,喜欢安静的洞螈被自然选择了出来,就这样经过一代代的演化之后,洞螈变得越来越不活跃,常年趴在洞穴中水底。

再加上洞螈没有天敌,不需要像小鹿一样为了躲避天敌,不得不提高自己的敏捷度。对于洞螈来说,这里的环境平静,有恒定的水温,以及没有天敌,所以它们变得越来越不活跃。就连繁衍也很不活跃,平均每12.5年才繁衍一次。

洞螈的长寿

洞螈是非常长寿的生物,科学家曾经研究了一只洞螈,研究结果发现,这只洞螈已经40多岁的高龄,但它却丝毫没有衰老的表现。据说洞螈能够活100年左右,但未得到证实。

刚开始,科学家认为洞螈的新陈代谢慢,才导致它们拥有如此长的寿命。但是研究结果表明,它们的新陈代谢与其他两栖类生物的类似,但是其他两栖类则没有它这么长的寿命。比如:欧洲蟾蜍只能活40年。

科学家又猜测,认为是洞螈在独立演化中,基因突变导致它们拥有了可以清理细胞中的氧自由基的基因,我们知道,氧自由基可以导致人体衰老,因为它最外层少两个电子,为了获得电子它们会捕捉其他正常细胞的电子,导致其他细胞外部缺乏电子,也去掠夺正常细胞的电子,从而引发衰老。

大多数生物体内都有清除自由基的机制,但是该机制会随着年龄的上升而衰退,所以生物最终会衰老。然而一些生物在演化中,拥有了较强的清理自由基基因,比如:蝙蝠,所以它们的寿命就比其他生物要长寿。

然而科学家又猜测错了,研究发现洞螈抗氧化行为并无异常,也就是说,导致生物衰老的两大机制都没有引起洞螈衰老,所以目前科学家们并不知道洞螈是如何保持长寿的。

但是,研究人员正在研究它们身上的长寿之谜,或许能帮助人类对抗衰老。研究人员沃伊特伦介绍说,“如果你能够在产生较少自由基的同时,产生更多的能量,那么你就能够避免老化,增加寿命。”

总结

洞螈之所以半年不进食仍能够活下来,是因为它们常年不动,尽可能地节约能量。洞螈的寿命很长,但遗憾的是我们并不知道它们究竟是怎么保持超长寿命,或许等科学家们解开了它们的长寿之谜,就可以为人类找出新的对抗衰老的方法。

洞螈虽然生活在与世隔绝的洞穴之中,但它们的生存现状并不乐观,目前被判定为易危生物,研究发现栖息地环境变化和丧失,以及本地过度使用农药、化肥对它们的影响较大, 而且在早期,洞螈还被作为宠物而过度贸易。

经过科学家多方呼吁,1982年,斯洛文尼亚禁止了洞螈交易,并为它们改善了栖息地。或许随着人类的重视,这些“人鱼们”能摆脱灭绝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