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小的恐龙被发现,比拳头还小,或许会改写鸟类演化史?

近日,科学家在缅甸北部的克钦邦发现了一块琥珀,里面保存着近一亿千年前的鸟状头部,可能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体型最小的恐龙,取名眼齿鸟。

蜂鸟大小的恐龙

蜂鸟大小

由于眼齿鸟头骨不到2厘米,所以古生物学家根据比例推断眼齿鸟的体型接近吸蜜蜂鸟。吸蜜蜂鸟是现存的世界上最小的蜂鸟,古巴独有的物种,身长5厘米,重约2克。不过,眼齿鸟和蜂鸟并没有太大关系,它们“一个吃荤一个吃素”,在食物链中层级不同。

一般来说在物种在演化过程中食物链层级改变的概率极低,除了环境的变化或者食物链缺位不能及时演化和补充,还跟自身消化系统、味觉、牙齿等基因都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属于明明是食肉目的大熊猫却偏爱竹子,竹子能量低,一天要吃20公斤,吃十几个小时,这属于极少的存在。

琥珀的巧合

当我们说起恐龙,大脑里反应的都是巨大的体型,因为早期我们对恐龙的认识都来自于化石,大型生物的化石更容易沉积的岩石中。对于微小的陆地生物来说,能在沉积岩中留下痕迹概率非常低,但琥珀储存方式更能长久的保存、保护它们。

琥珀是中生代白垩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松柏科植物的树脂,始于1.45亿年前,刚好赶上了恐龙时代的班车,这样的巧合使得大量古生物得以被发现。

如果没有松柏科植物的树脂,我们永远不可能知道还有这么小的恐龙。这个体型极小的恐龙的出现,或许将改写鸟类的演化史,并且让科学家了解到更多恐龙时代的生态环境。

头骨模型

科学家通过对于琥珀的CT扫描,进行骨骼3D建模,还可以直接观察到化石不具有的软组织。

在模型中,我们可以发现眼齿鸟头骨很像现在的蜥蜴,眼窝很大,分别面向两侧,说明眼齿鸟没有双眼视觉,并且眼睛开口很小,限制了光线的射入,说明它极有可能是日行动物。颌骨内外有近百颗尖锐的牙齿,说明它是捕食者,可能以小昆虫或其他小无脊椎动物为食。

眼齿鸟的意义

鸟类的演化史

据测定这只眼齿鸟大约存在于9900万年前,中生代白垩纪,很难想象眼齿鸟与巨大的长颈、蜥蜴类恐龙、翼龙等飞行的、爬行的动物共存的画面。这个发现为多样化的白垩纪动物物种又填充了一部分,将揭示我们从未发现过白垩纪的新生态环境,并且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恐龙如何进化到如此之小。

恐龙灭绝

在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击,植物作为食物链底层的能量生产者,无法获取太阳的能量进行光合作用,导致了整个生态系统崩盘,物种大量灭亡。大型动物所需能量更多,所以更容易被淘汰,而部分小型物种幸存了下来。

鸟类的更多种可能

据此前研究,现在地球上所有的鸟类都是由当时幸存的恐龙演化而来。原本科学家认为有一部分体型较小的鸟类是由于食物匮乏,从而使得幸存者由大到小演化导致的。这次发现意味着鸟类的小型化比科学家先前认为的要早得多,或许还有更多的小体型恐龙我们尚未发现,这对鸟类演化史至关重要。

孤岛偏爱“侏儒”

不过也有科学家认为眼齿鸟体型这么小可能是受到了“岛屿效应”的影响,它当时可能是生活在缅甸海外的孤岛之中,飞到了缅甸的北部,由于某些原因出现在了琥珀之中。

猪一般大小的大象和小矮人

在一些孤岛上,比如和缅甸同属东南亚的印尼弗洛勒斯岛,在这里自然选择偏爱侏儒。古人类学家在岛上发现了身高仅1米的弗洛勒斯人(霍比特人)化石,他们是由直立人迁徙演变而来。

早期走出非洲的直立人身高1.6米,科学家认为弗洛勒斯人体型由大到小演化是由于当孤岛食物和掠食者稀缺时,大型动物会缩水而小型动物会成长。除了小矮人,科学家通过化石发现这里的河马逐渐减小到海狮大小,灭绝大象只有家猪那么大,老鼠却和我们现在的猫一样大。变小可以在孤岛的河马和大象演化中出现,或许也作用在眼齿鸟身上。

一切留给时间

眼齿鸟刚刚被发现,很快会有更多的研究结果,但由于眼齿鸟的研究建立在不能破坏琥珀的前提下,科学家只能“隔岸观火”,这对研究增加了难度。随着未来的科学发展,我们也许能够得到保存在琥珀中的软组织的化学物质,确定羽毛中的黑色素来模拟出其外观及颜色,通过分子生物学了解眼齿鸟的基因及演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