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共嫁一夫,孟加拉国出现的另类婚恋习俗,你能接受吗?

在南亚的孟加拉国中部,有一片丘陵。那里有一个叫做曼迪的部落。曼迪部落是一个母系氏族部落,女性在家做主,继承家族财产。部落有一项有意思的规定:女子在丈夫死后必须嫁给丈夫家族中的另一个男子。

因此,为了保障顺利继承财产,绝大多数母女甚至会嫁给同一个男人。曼迪部落的男子沙伊莱什?戴尔伯特有两位妻子,她们是一对母女,年龄大的是他叔叔的遗孀。

沙伊莱什和婶婶结婚10年后,一直没有孩子,之后他才娶婶婶的女儿为妻。现在,他们一家夫妻三人加上四个孩子融洽和睦地生活在一起。

门巴族

除了孟加拉国这种女权之下的一夫多妻,女权社会里面还存在着同胞共妻制度,我国的藏族门巴族是个典型的女权社会,不过他们执行的是一妻多夫制度,最主要的就是以兄弟共妻这种形式存在的,他们往往几兄弟娶同一个女子一起生活。

相对于女权社会的一夫多妻,一妻多夫,主流的男权社会,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一夫多妻制,这种制度起源于于母系氏族时代后期。

古代,许多国家和民族都盛行一夫多妻制度。最为著名的,就是中国和伊斯兰世界国家。中国的一夫多妻,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可以被说成是一夫一妻,因为的确是一个男人只有一位妻子,其他的都是妾,地位是很卑微的。但是严格来说,这就是一种一夫多妻制度,一个男人多个老婆。

伊斯兰教则教义上就允许是多妻的存在。《古兰经》中写道:“你们可以择娶你们爱悦的女子,各娶两妻、三妻、四妻;如果你们恐怕不能公平待遇她们,那么,你们只可以各娶一妻,或以你们的女奴为满足。这是更近于公平的。”

直到现在,许多伊斯兰国家都保留着这一习俗,还设立了相关法律来进行保障。而在非洲大陆,这种现象更是屡见不鲜,许许多多的酋长都是妻妾成群。摩门教是基督教在美国的一个分支,这个教派在早期也实行一夫多妻的制度,后来被指责后,才遭到废止。

如今随着文明的进步,主流社会已经进入了男女平权的社会,大多数国家都提倡一夫一妻这种婚恋风俗。

社会广泛接受一夫一妻制,从起源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他们有严格的一夫一妻制的社会规范,并随着自己对其他文明的征服与扩张,将一夫一妻制带到了西欧的其他角落,使原本一夫多妻的凯尔特人走向一夫一妻制。

后来基督教的传播又使东欧的斯拉夫人和日耳曼人也走向了一夫一妻。而中国近代以来,从康有为开始提倡严格意义上的一夫一妻,到中华民国立法规定,再到新中国成立正式实行,花了五十年的时间,中国终于摒弃一夫多妻,走上了一夫一妻之路。

最后问大家一个问题,生活在男女平权社会的您,面对孟加拉国母女共嫁一夫的婚恋习俗你能接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