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代皇陵的知识,您知道多少?

生与死,是每个人一生都要亲身经历的事。

不管愿不愿意,生与死,是每个人一生都必须面对的事:不但要面对自己的、而且要面对身边人的。

一个人,出生的时候,没有太多的自我意识,所以,对于自我的生,每个人都没有体验感和记忆留存。

一个人,死去的时候,有可能糊涂,有可能清醒;有可能自己明白死亡的来临;有可能不清楚死亡的突袭;所以,相对于生,死在个体身上的发生,会相对更为复杂一些。

人都有一死,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所以,对于死,没有人能够说清楚那究竟是怎么回事,因为,人所能讲说的,都是活着的事情。

或许,有人会说,人也可以讲说关于死的事情,须知,人所讲说的关于死的事情,都是隔靴搔痒、都是听闻、都是臆测;因为,死的体验,活人是说不了、也是说不清楚的。

正因为死是说不清楚的,所以,死才是神秘的。

死了会怎样,没有人会知道。这在所有人,不论身份、地位、贫富,完全都是一样的。

但是,死了之后的安葬,却各有差别。

这种差别,因为死的神秘伴随,所有也往往让活着的常生好奇之心。

这里,就来说一说关于清代帝王后妃陵的事。

这里,须清楚表明:本文的用意,不是要讨论帝王后妃的生死的问题,而是想简单地讲说一下皇陵相关的知识。

本文出自清人何刚德的《春明梦录》卷下。

何刚德当日在京师做官时,是在清廷的吏部任职的。

根据何刚德自己记述,在吏部任职时,有十一年时间,他都是吏部的普通官员。到后来,他才升为吏部主事,负责执掌印信。

主事,明、清两代,六部各司皆置此职,正六品,不仅为正式司员,而且握有实权;其他官署,如内务府,也置有此职。

在何刚德升任主事之后,每当其所在的部署受了朝廷之令、要进行相关工事的勘验评估、或者承办修缮建造工程时,大都会派他去监督。这种工作委派中,工程监督人员的选择,也是按照部署以往的惯例执行的。也就是说,大概是在做了主事之后,才可能会被安排这样的差使。

上述这类工程之中,以陵工最为重要。

须知,陵工还是有分类的:

一类称之为另案工程;

一类称之为专案工程。

所谓专案工程,其实就是需要特别修建的专项工程。

而另案工程,则是每年都要修缮的常规性工程。

清朝的帝王后妃陵,有西陵,有东陵。

东陵之中,有昭西陵。昭西陵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顺治帝母后、也就是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皇后的陵。皇太极的陵,名曰昭陵,位于奉天(沈阳旧称);皇太极皇后的陵,在遵化州;因为从地理上看,皇后的遵化陵在皇帝奉天昭陵的西方,所以,被称为昭西陵。由此可知,东陵是在遵化州。〔遵化州,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因建造清东陵,遵化被升为遵化州,领丰润县;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升为直隶州,统领玉田、丰润两县,隶属直隶布政使司,由通永道分辖;在今河北遵化市境。〕

东陵之中,有孝陵。孝陵是清世祖顺治帝的陵。

东陵之中,有景陵。景陵是清圣祖康熙帝的陵。

东陵之中,有裕陵。裕陵是清高宗乾隆帝的陵。

东陵之中,有定陵。定陵是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咸丰帝的陵。

东陵之中,有惠陵。惠陵是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的陵。

以上为东陵。

下面说西陵。

西陵在易州。易州,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雍正时,升直隶州;辖境兼有今涞源、涞水两县地;在今河北易县境。

西陵之中,有泰陵。泰陵是清世宗雍正帝的陵。

西陵之中,有昌陵。昌陵是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嘉庆帝的陵。

西陵之中,有慕陵。慕陵是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道光帝的陵。

笔记作者在记述这一节时,距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光绪帝驾崩时日不太久远。所以,光绪帝的陵,他也有记载。

西陵之中,有崇陵。崇陵是清德宗光绪帝的陵。

当年,清宣宗道光帝是在东陵的宝华裕建造自己的万年吉地的。但是,在建造过程中,龙须沟出水,导致工事无法继续下去。于是,才从东陵改去西陵的,在西陵之中,建造了慕陵。

按照皇陵的规制:

凡是皇后先于皇帝死去的,可以和皇帝葬在一起;

凡是皇后死在皇帝后面的,一般都要为皇后另立新陵。

皇后另立新陵,新陵的名称,如前文所述昭西陵的命名方式一样,都是按照新陵与皇帝陵的方位关系来确定的,例如:

孝贞显皇后(慈安)、孝钦显皇后(慈禧)都死于清文宗咸丰帝之后,所以,她们需另立新陵,而她们陵都在咸丰帝定陵的东边,所以,她们的陵,当时都称之为定东陵。结果,这样一来,就有了两个定东陵,于是,便没法区别了。后来,为了清楚区分她们的定东陵,又特别分称为普祥峪定东陵(慈安陵)、普陀峪定东陵(慈禧陵)。这样,就不会混淆了。

按照这种命名规律,其他那些被称之为“某东陵”、“某西陵”的,可以依上例类推。

也就是说,埋葬皇帝(及先皇帝而死的皇后)的陵,一般称为“某陵”。

后皇帝而死的皇后的陵,一般称为“某东陵”或者“某西陵”。

因为对死有忌讳,为了吉祥如意,所以,为皇帝与皇后所建造的陵,在皇帝与皇后生前,比较正式的称呼是:万年吉地。另外,为了更清楚区分,会在“万年吉地”前面,会加上“某某峪”。

万年吉地之中,有皇帝下葬之后,才会改称为“某陵”。

东陵之中,笔记作者何刚德曾经亲自去过的,有景陵,也就是康熙帝的陵。

据载,景陵的前面,有九空桥。桥的北面,有一个宫门。进入宫门,就可以看到一座隆恩殿。隆恩殿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座配殿。正殿后面有一个铁门。打开铁门,进入后面。首先看到的是一排石五供。

石五供,最早见于明成祖(朱棣)永乐帝的长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主峰南麓)。后来,石五供成为皇陵的定制。据说。石五供是从佛教中借用过来的供养祭器。清代的陵制,凡是帝、后陵,均设置石五供。石五供是由石祭台和一个炉、二个花瓶、二个烛台组成的。清仁宗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佚名刻《钦定大清会典图》之太岁殿祈祀陈设,卷十三礼制:五供排列:瓶、烛、炉、烛、瓶(鼎豆壶)。

石五供后面,就是宝城,宝城上有宝顶。宝城形状就如同城楼一般,左右两边都有墙垛,下面是隧道。

宝城的前面,左右两排,有十多个红土堆。红土堆均为圆顶,有点像僧人的墓。询问守陵人,回答说,这些形似僧人墓的圆顶红土堆,就是妃嫔的坟。按照常例,清代妃嫔的坟,被称之为园寝,上面会盖有琉璃瓦,而且,规模也是比较大的。清圣祖康熙帝景陵之中,独独把妃嫔的坟附列在这里面,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询问守陵人,他们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东陵之中,何刚德还去过裕陵,也就是清高宗乾隆帝的陵。裕陵的最大特点就是,陵的宫门之外,石人石兽是最多的。裕陵与别的皇帝陵不同的地方,还有就是,陵前有一座圣德神功碑亭,碑下赑屃[bìxì]的脖子粗估有一丈长。这座圣德神功碑,真可谓是巨制了。这样的碑,只有那些武略功勋卓著的皇帝,才可以建造。

西陵之中,笔记作者何刚德去过的有三个:一是清世宗雍正帝的泰陵;一是清仁宗嘉庆帝的昌陵;一是嘉庆帝皇后的昌西陵。

昌西陵只有一个圆顶,并没有所谓的宝顶。

何刚德各陵的概括印象如下:

东陵之中的孝陵,也就是清世祖顺治帝的陵,树木葱葱郁郁,蔚然大观,一看就知道,其中是王气所在。

东陵之中的惠陵,也就是清穆宗同治帝的陵,看起来显露豁亮,全都呈现在前前,可以一览无余。

西陵之中的慕陵,也就是清宣宗道光帝的陵,听说最为简朴,宫殿全都没有使用油漆,宝城的规模体制也有所裁剪。猜想,大概是因为道光帝平常就崇尚节俭的美德,加之原来建造的宝华峪出水之后,被放弃,就已经耗费了不少财力、物力、人力。后来重建慕陵时,道光帝就更加怜惜物力,所以,改作过程中,就一切从简了。

东、西二陵的地势,东陵雄壮,西陵则较为平缓。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