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伍子胥真的一夜白头了?

将进酒·君不见

[ 唐 ]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首脍炙人口《将进酒》是李白的千古名篇,其中“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意思是:你没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感叹自己的白发。年轻时的满头青丝如今已是雪白一片。喻意青春短暂。当然,随着时光流逝,墨发成雪,这是自然。那像电视剧中那般,一夜白头的人,真的存在吗?

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伍子胥便是一夜白头。欲知详情,且听我慢慢道来。

《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云:话说伍员字子胥,监利人,生得身长一丈,腰大十围,眉广一尺,目光如电;有扛鼎拔山之勇,经文纬武之才。乃世子太师连尹奢之子,棠君尚之弟。尚与员俱随其父奢于城父。

话说这伍子胥乃是春秋时楚国大夫伍奢的次子。楚平王即位,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听信少师费无忌谗言,楚平王欲将伍奢两子召回,员曰:“父得免死,已为至幸。二子何功,而复封侯?此诱我也。往必见诛!”奈何,为尽孝道,大哥伍尚回国,伍子胥逃走。

分别之际,伍尚哭泣着问:“弟将何往?”

子胥答:“能报楚者,吾即从之。”

尚又言:“吾之智力,远不及弟。我当归楚,汝适他国。我以殉父为孝,汝以复仇为孝。从此各行其志,不复相见矣!”伍员拜了伍尚四拜,以当永诀。

果不其然,伍尚回国后,楚平王将其父兄杀害。未见子胥,遂令人画影图形,捉拿子胥。

尚拭泪出见鄢将师,言:“弟不愿封爵,不能强之。”将师只得同伍尚登车。既见平王,王并囚之。

及其长子伍尚一同杀害。

子胥沿江东下,一心欲投吴国,奈路途遥远,一时难达。忽然想起:“太子建逃奔宋国,何不从之?”遂望睢阳一路而进。怎奈何,宋国方有乱,君臣相攻,太子建未见得宋君。随即,子胥乃与太子建及其母子,西奔郑国。诗云:

千里投人未息肩,卢门金鼓又喧天。

孤臣孽子多颠沛,又向荥阳快著鞭。

太子建为了和晋国联合谋取郑国的意图被郑国君知晓后,郑伯大怒,喝令力士,擒建于席上,斩之;并诛左右受赂不出首者二十余人。伍员在馆驿,忽然肉跳不止,曰:“太子危矣!”少顷,建从人逃回驿中,言太子被杀之事。伍员即时携建子胜出了郑城,思量无路可奔,只得往吴国逃难。髯翁有诗,单咏太子建自取杀身之祸。诗云:

亲父如仇隔釜鬵,郑君假馆反谋侵。

人情难料皆如此,冷尽英雄好义心。

而在此逃亡途中,伍子胥过陈国到昭关,昭关在两山对峙之间,前面便是大江,形势险隘,原设有官把守。近因盘诘伍员,特遣右司马蒍越,带领大军驻扎于此。世传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急白了头便是此地。

再说,子胥行至历阳山,离昭关约六十里之程,偃息深林,徘徊不进。忽有一老父携杖而来,径入林中,见伍员,奇其貌,乃前揖之。员亦答礼。老父曰:“君能非伍氏子乎?”员大骇曰:“何为问及于此?”老父曰:“吾乃扁鹊之弟子东皋公也(扁鹊出生公元前407年,此文言扁鹊的弟子,真假有待稽考)。自少以医术游于列国,今年老,隐居于此。”

东皋公见过悬赏令上子胥画像,自然认得。听闻子胥遭遇,东皋公曰:“此处荒僻无人,公子且宽留。容某寻思一策,送尔君臣过关。”

《东周列国志》载:

东皋公每日以酒食款待,一住七日,并不言过关之事,伍员乃谓东皋公曰:“某有大仇在心,以刻为岁,迁延于此,宛如死人。先生高义,宁不哀乎?”东皋公曰:“老夫思之已熟,欲待一人未至耳。”伍员狐疑不决。是夜,寝不能寐。欲要辞了东皋公前行,恐不能过关,反惹其祸。欲待再住,又恐担搁时日,所待者又不知何人。展转寻思,反侧不安,身心如在芒刺之中。卧而复起,绕室而走,不觉东方发白。只见东皋公叩门而入,见了伍员,大惊曰:“足下须鬓,何以忽然改色?得无愁思所致耶?”员不信,取镜照之,已苍然颁白矣!——世传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非浪言也。

原来,东皋公将两人留下后,好心款待,一连七日,却不谈过关之事。子胥着急地问:“我有大仇要报,度日如年,这几天耽搁在此,就好像死去一样,先生还有什么办法呢?”,东皋公说“我已经为你们筹划了可行的计策,只是要等一个人来才行。”

虽说,东皋公好生宽慰了伍子胥,但子胥的一颗心仍然不能放心,犹豫不决。到了晚上,寝不能寐:他想告别皋公而去,又担心过不了关,反而惹祸;若是不走,不知还要等多久?如此翻来覆去,其身心如在芒刺之中,卧而复起,绕屋而转,不觉捱到天亮。东皋公一见他,大惊道“你怎么一夜之间,头发全白了?”伍子胥一照镜子,果然全白了头,子胥乃投镜于地,痛哭曰:“一事无成,双鬓已斑,天乎,天乎!”

皋公反而大笑道:“足下勿得悲伤,此乃足下佳兆也。”东皋公曰:“公状貌雄伟,见者易识。今须鬓顿白,一时难辩,可以混过俗眼。况吾友,老夫已请到,吾计成矣。”原是,东皋公在几日前便派人请他的好友皇甫讷来,皇甫讷长得很像子胥,便想着让讷与子胥换位,以蒙混过关。如今,子胥一头白发,不用化妆,别人也很难认出来了。

当天,皇甫讷如期到达。皋公把皇甫讷扮成伍子胥模样,而伍子胥和公子胜装扮成仆人,四人一路前往昭关。守关吏远远看见皇甫讷,以为是伍子胥来了,传令所有官兵全力缉拿之。伍子胥二人趁乱过了昭关,待官兵最后追拿到皇甫讷时,才发现抓错了。但是,官兵都认识皇甫讷,东皋公又与守关长官远越要好,于是,此事安然过去。

也正是因为东皋公的帮助,才有了之后的吴国大夫伍子胥。

公元前506年,早已成为吴王阖闾重臣的伍子胥协同孙武带兵攻入楚都,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而吴国也正因子胥之谋,西破强楚、北败徐、鲁、齐,成为诸侯一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