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老北京人都会干什么?

老北京过年,从腊月开始,连忙到玩,过了元宵节才算结束。说是结束了,但还有个馀性节目,要把过年时祭祀剩下的蜡烛留下来,等到农历二月二日使用。

明刘侗《帝京景物略》:“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煎元旦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古代认为是天子的象征,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俗云“龙不抬头天不雨”,龙抬头意味着云兴雨作,而天地交泰云兴雨作是万物生育的条件。二月春回大地,正是农事之始,人们祈望丰收。同时,二月二正是惊蛰前后,百虫蠢动,疫疠丛生之时,人们祈望龙出镇住毒虫,故龙抬头这天有“引龙熏虫”的活动。

古代把生物分成毛虫(披毛兽)、羽虫(鸟类)、介虫(有甲壳之类)、鳞虫(有鳞之鱼类和有翅之昆虫)和倮虫(人类)等五大类。龙是鳞虫之精,龙出则百虫伏藏。清《帝京岁时纪胜》云:“乡民用灰自门外蜿蜒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都人用黍面枣糕,麦米等物,油煎为食,曰,熏虫”。老北京人还有“二月二,照房粱,蝎子,蜈蚣没处藏”的说法。人们将过年时祭祀用剩下的蜡烛,点着后,照射房案及墙壁以驱逐蝎子、蜈蚣等毒虫。这时,将要复苏的虫子被亮光晃照和油烟子熏射后,自动掉下来,即可驱灭。

人们祈望“龙威大发”及时兴云作雨,保障丰收,也祈望龙出而使百虫蜇伏,人类免于病疫。所以二月二这天就尽量用龙来称呼食物和各种活动。例如:吃饼谓之吃“龙皮”,吃水饺谓之吃“龙耳”,吃面条谓之吃“龙须”,吃米饭谓之吃“龙子”:甚至蒸饼时,还要在饼上做出龙鳞来,谓之“龙鳞饼”。就连儿童在这天剃头理发也谓之“剃龙头”。妇女们在这天不欣针线活计,说避免伤了龙眼睛。

冬日冰戏(网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