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100只老虎投放到非洲大草原,100年后会发生什么?

100只老虎够不够维持种群

最小可育种群,是指使种群有95%的概率存活100年的最小规模。小种群相对大种群有两大风险,一为近亲交配,后代患遗传病的可能增加。二为遗传漂变,基因频率会随着每代的基因重组发生随机波动,一些基因可能消失,导致种群遗传多样性下降,抵御环境变化风险的能力降低。

最小可育种群是多少,需要根据物种特性、种群结构,并结合环境特征进行复杂计算。两位生物学家——澳大利亚的伊恩·富兰克林和美国的迈克尔·苏莱制定了一个50/500规则,简而言之,50只的种群就能应对近交的风险,而500只以上可以避免发生遗传漂变。

该规则只是一个大概值,老鼠、兔子这类繁殖力强的小动物实际要不了那么多,而大象、老虎这些生育率低的大动物可能需要更大的种群规模。因此,100只老虎无法应对遗传漂变的风险。不过事无绝对,假设环境一直有利,几只个体也有可能发展成一个大种群。反之,若发生重大灾变,再大的种群也会很快走向灭亡。根据生态学家卡伦斯的种群模型,只要环境适宜,6-12只的可育雌虎也足够在100年内繁衍下去。

因此,只要人类给这100只老虎找一个稳定的环境,帮助它们排除一些天灾人祸,它们完全可以存活100年以上,运气好的话还能建立一个大种群。要知道,印度最大的老虎种群——堪哈公园和科比特公园,也不过130只左右,很多种群只有几十只甚至十几只个体。

生境是最大问题

对生物来说,能否生存最重要的永远是生活环境。虎的生境需求最主要的就是密闭、湿润,而非洲稀树大草原环境是开阔、干旱的,和老虎的需求完全相反。因此,这里不适合老虎,是狮子的乐土。

为什么老虎喜欢气候湿润的密林呢?原来,老虎爆发力强,擅于搏击,但耐力不足,因此主要埋伏起来突袭猎物,很少长距离追赶。密林能提供老虎狩猎所必需的隐蔽场所,老虎身上的条纹在密林中是绝佳的保护色。至于老虎喜湿,是因为环境湿润、有水的地方通常植被也更茂密。正因为老虎偏爱密林,在历史上它们的分布就局限在亚洲东南部地区,直到全新世来临(1万年前),随着气候变暖和森林扩张,老虎才扩散到东亚、中亚和南亚等地。冰期占领欧洲、北亚并沿着白令陆桥进入美洲的是狮子,它们能适应开阔环境。森林物种在扩散方面相对草原物种有先天劣势,另一个草原物种成功扩散的例子就是史前人类。

更新世时期老虎的分布极限历史上,老虎扩张的西限就是环里海地区,它们是沿着大河和大湖扩散的。里海虎表现出明显的沿河、环湖分布特点,分布区呈长条状,窄的地方只有30公里宽。正因为此,里海虎也是最脆弱的老虎亚种,20世纪上半叶就已经急剧减少。尽管老虎扩散到了西亚和东北亚,但却从未占领蒙古和哈萨克的大草原,这是老虎不适应草原的很好证明。因此,虎入非洲最好的选择还是中西非的热带雨林,这里的环境几乎和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现有老虎栖息地一致。历史上老虎没有进入这里是因为受到西亚和北非广袤的草原和沙漠的阻隔。老虎进入这里一定是得天独厚,可以将花豹从顶级捕食者的位置上赶下来。

老虎位于食物链顶端,固有的种群密度很低,它们最大的天敌就是自身,不会泛滥成灾。虎入非洲雨林,短期内可能会对花豹造成一定冲击,长远来看应该可以通过生态位的分离实现共存,就像目前在印度和东南亚的森林里一样。

狮子和鬣狗不是问题,老虎也不会成为它们的问题

虎入非洲的话题也是老生常谈了,一些朋友总是过分夸大物种间的相互影响。比如,有人说老虎到非洲草原能灭绝狮群,这无异于痴人说梦。狮子几百万年来一直是草原上的居民,显然比老虎更适合草原上的生活。狮子祖先也有豹一样的斑点,但长期以来生活在开阔地,成年狮的斑点已经完全退化了。狮子的上臂/前臂比为0.98,接近猎豹的1.01,远大于老虎的0.90,这意味着狮子相对老虎更擅长追逐猎物。当然这只是相对,总体而言狮子也是伏击型猎手。

草原不如森林适合搞埋伏,因此狮子选择了群居,多狮协作围猎能明显提高狩猎成功率,将狮子捕杀角马、斑马的成功率从单狮的1/6提高到多狮的1/3;一大群狮子合伙能轻易放倒野牛这样的大家伙,从而将野牛作为主食。在食物、领地争夺战中,独虎对群狮也占不到任何便宜。狮、虎都位于食物链顶端,两强相遇势必不能共存。然而,物种的竞争力取决于环境,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历史上印度曾有人将几只狮子引进老虎的栖息地,这些狮子在人类和老虎的双重打击下很快消亡了。反之将老虎引进其所不适应的草原,它们就不是狮子的对手了。


有网友爱说“非洲虎啸”这个项目,说南非“老虎谷”里野化的老虎杀了不少狮子,我专门查证了下,都是谣传。老虎谷里虎杀狮只有一例,就是雄虎西淘趁雌狮萨凡纳麻醉未醒将她咬死了。据了解,萨凡纳体型不小,平时很强势,西淘对她颇为忌惮。这是圈养狮虎斗,雄虎杀雌狮,还是中了麻药的,这种战绩不知道有什么好吹嘘的!因环境不佳、密度过高、管理不善等原因,老虎谷里狮虎相残的比例非常大,雌狮萨凡纳的养母也被另一只雌虎杀死,前几天一只雌白虎先后杀了两只雌虎。说到底这只是个野化训练项目,还是圈养狮虎,人工投喂食物,和围栏外没有交流,离真正的野生生活差得远呢。老虎野化目前只是个噱头,停留在喊喊口号的阶段,这也是保育专家都不看好的原因。

南非老虎谷的老虎还有人说老虎到了非洲会被成群的狮子甚至斑鬣狗欺负,这也是杞人忧天。且不说老虎偏好的生境和狮子、鬣狗截然不同,就算老虎真到了草原上,也会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狮子群居,老虎独居,看似截然不同,其实中间就隔着一层窗户纸。著名猫科专家宋奎斯特发现,狮、虎社会组织没有本质不同,都是母系社会,领地传女不传儿。雌虎母女、姐妹毗邻而居,邻居雌虎的亲缘系数为0.35,和一个狮群中的雌狮差不多。因此,宋奎斯特说,老虎就是分散开的狮群。

宋奎斯特先生认为,假如老虎到开阔地生活,食物足够丰富,周围又充满了想蹭口饭的清道夫,老虎也能走向群居。当然,这需要数以万年的适应过程,经过很多代的选择和淘汰,不是100只老虎100年能完成的。

东北虎到了非洲会不会热死?

有人担心把东北虎迁往非洲雨林会热死,这纯属多余。东北虎与南方诸亚种分化时间很短,基因差异不大,近年来甚至有分类学家建议将大陆的虎都合并为一个亚种。作为恒温动物,老虎能自行调节体温,以适应环境温度。东北虎与南方老虎的差别,主要有二。一是体色淡一些、斑纹浅一些,这是因为北方日晒少,皮肤中黑色素积累较少,就好比欧洲人比非洲人白。二是冬毛长而浓密,就好比北方的人穿衣服厚一些。它们每年随温度变化换两次毛,到热带只用夏毛生活就可以了。现在热带和亚热带很多动物园里都饲养有东北虎,它们都活得好好的,因此完全不需要为它们担心。

结论:只要环境好且没有人类迫害,100只老虎完全可以在非洲生存,运气好的话还能发展壮大,但不是在大草原,而是在热带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