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自己狠一点,凭什么成为黑洞?

黑洞作为宇宙BUG的存在,即遥远又神秘。不过即使是这样黑洞也被人类科学家利用智慧揪了出来,并且拍照留证。

黑洞的形成

黑洞其实是一个恒星的遗迹。想当初每一颗强大的恒星就如同古罗马帝国一样,质量最起码是太阳的八倍。对宇宙中如同一盏明灯,不停的对外发出光和热,然而原料终有用完的一天。

当一颗强大的恒星耗尽发生核聚变原料时,由于引力从内到外掌控力度不一样,所以由内而外的核聚变程度越发宽松。内部压力温度最大就把氢一步步按着元素周期表聚变成了铁。

而外部引力相对宽松,还只是氢的聚变。快要结束生命的恒星就像一个洋葱头一样,而铁元素(Fe)是核聚变的终点,因为核聚变需要靠释放能量来对抗引力,而Fe元素反应成在高的元素就就需要吸能了。

随着核聚变的终结,于是抵抗引力的力量没有了,恒星内所有物质只能被无情的碾压,恒星不停地收缩变小。兔子急了还咬人呢,内部本身即是再不能往上升的铁核心,而内部引力坍缩还是最严重的,所以内部就像被不停打气的轮胎一样,随时要爆。

此刻外部也不消停,由于受到引力的作用,外部的物质也不停地往中心汇聚,对中间坚硬无比的铁核心一顿狂轰乱炸。最终铁核受不了了,“”嘭“”的一声炸开了,弹开了所有铁核外围的物质,这就是超新星的怒火。

然而这也只是死前最后的挣扎,铁核也坚持不住了,被引力无情的碾压,在无法继续升级的情况下,铁核心中的密密麻麻的铁原子个体,受不了这么大的压力,于是原子核被压碎了。作为负电荷的电子,少了原子核那层隔膜,迅速的跑到核内,与带正电荷的质子结合变成了不带电的中子,原子的结构也就没了,变成了一堆秘密麻麻排列的中子。

一般来说如果恒星质量不够大,那么这颗恒星演变到此时所具有的引力,无法碾压中子,演化也就停止了。它是由中子构成的,我们管它叫做中子星,宇宙排行老二。

大于8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引力也不是一般的大。中子会继续被碾压,继续收缩,最后收缩成一个质量极大,体积无限小的点,这就是黑洞的核心——奇点。

有人可能会问,黑洞不是一个看着挺大的黑色洞洞吗,怎么会是一个点呢?其实黑色的区域叫做黑洞的视界。虽然奇点无限小,但是它依然有质量,有质量就会扭曲空间,产生引力。

在海中有一个漩涡,当小船经过时,漩涡的引力就会把它吸进去,不过如果小船加大马力,还是可以跑出来。

视界就如同一个漩涡,只要小船进入到这个漩涡内,即使马力无限大,把小船驱动到光速,小船也出不来。而光速是宇宙的极限,所以任何物质只要进入到视界中,就会被奇点的引力吸进去。

视界是光的坟墓,是奇点掌握光的区域。当光无法反射出来时,我们的眼睛就接收不到黑洞内的任何信息,只是一片漆黑,也是黑洞这个名字的由来。

如果在宇宙中某个区域有个黑洞,即使远处经过,你也发现不了它,它就像隐藏在黑暗中的杀手,你看到的区域,只是下图的样子。(空空如也)

吸积盘

当一颗天体太靠近它时,结果只有一个,大部分物质被它吞噬。部分物质在没有被黑洞吞进视界之前,由于被引力不断的撕扯,速度不断的增加,于是具备了抗争视界之外引力的速度,便环绕着视界旋转,我们把外围的这个圆盘叫做吸积盘。

于是就有了各种各样在吸积盘衬托下的电脑模拟的黑洞,好似我们能看到黑洞了,其实还是不能。

人类拍到的第一张黑洞照片。

引力透镜

引力,时空扭曲

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引力的现象是质量扭曲时空造成的。质量告诉时空如何弯曲,而时空告诉物体如何运动,于是有了地球围绕太阳转,月亮围绕地球转。根据科学家推测,银河系中心一定存在一个超大黑洞,整个银河系都在围着它转。

所以说宇宙是个质量为王的世界,质量越大,时空的扭曲程度越大,曲率越大,引力也就越大。引力越大,不只是对别人,也是对自己,要对自己狠,才能成为黑洞,成为宇宙中的头号的天体。

黑洞的超大质量扭曲了周围的时空,光在视界外传播时就会按照扭曲的时空行星,表现出来的现象就是光被“弯曲”了。于是我们看到的黑洞的周围的信息,就如同被放大了一般,我们管这个现象叫做“引力透镜”效应。通过引力透镜现象的发生,我们也可以反推出黑洞的存在。

结语

黑洞并不只有一种,根据结构的不同,质量的不同,是否自转,是否带电荷,可以分为好几类。黑洞可怕的同时,也代表着无限的能量。如果未来能加以利用,也许可以造福人类。当然这还很遥远,不过在前人与现代科学家的积累下,黑洞的面纱已经一点一点被揭开。下次我将带领大家来次黑洞之旅,看看跳入黑洞之后,拥有不死之身的我有会什么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