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为什么会失去平衡?

过去几十年的国际贸易秩序,其实没有一个统一的叫法,有人称为“里根大循环”,也有人称之为“金融资本主义”,还有人说是华盛顿共识。

其中,里根大循环的提法,是金融家索罗斯提出来的。意思是这个国际贸易秩序,是美国总统里根改革时期形成的。

二战之后20年间,国际贸易秩序是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主体的。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世界进入浮动汇率和信用货币时代,之后在世界石油危机冲击下,美国经济陷入长期滞胀,美元遭遇三次贬值,国际贸易秩序被打乱。

直到1980年里根总统上台,与当时的美联储主席沃尔克一起推动改革,美国经济才逐渐稳定下来,新的国际贸易秩序才逐渐形成。

新的国际贸易秩序是什么?又是如何形成的?

当时的美联储主席沃尔克为了治理通胀,大幅度提高了利率,美元摆脱了十年左右的颓势,汇率快速走强,国际资本回流美国,通胀逐渐消失。再加上,里根推动了放松管制、鼓励创新的供给侧改革,美国经济在1980年底开始复苏。

所以,从1980年底开始,里根大循环开始形成。这个新秩序的特点是强美元、强金融,非常有利于金融业的发展。强美元、强金融的好处是,美元作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储备货币,美国金融界只要向全球输出美元即可获利,跨国公司也可拿廉价的美元在新兴国家投资。

但是,强美元、强金融也有坏处,那就是推高外汇价格,不利于美国出口制造业,导致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国际收支失衡。

从产业结构来看,在这种国际秩序之下,美国的产业结构是失衡的,出口制造业萎缩,金融业膨胀。可见,里根大循环其实是一个强美元、强金融、弱出口、高贸易赤字的失衡秩序。

有人会问,这个国际秩序到底是美国人自己设计的,还是自然形成的?

其实都有。大多数国家都无法维持强势货币,本币更难成为世界储备货币。美国能够做到,是有基础的,里根改革后,美国经济复苏,美国依然是全球最强的经济体,金融与科技发达。这样一来,美国才能够维持强美元与强金融,国际资本对美元才能保持足够的信心。

还有一个因素是,80年代后,投资银行快速发展,里根、克林顿以及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大力推动金融混业,积极促进投资银行的发展,催生了美国庞大的金融产业及金融资产,比如说证券、债券、外汇、期货及金融衍生品。

另外,美国一直保持军事与政治上的强势,很大程度上维持了美元的信用及国家的信用。

美国是一个开放经济体,最近几十年一直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也是国际秩序的主导者,美国建立的经济秩序,很自然就是国际秩序。但是,这样一个失衡的秩序会对世界造成什么影响呢?

接下来,我们从国际的角度来看看,有以下几个特点值得关注:

第一是里根大循环是一个失衡的秩序,并不是所谓的华盛顿共识,反而是“华尔街共识”,这个秩序在国际上可以理解为“华尔街+”,比如华尔街+韩国财阀,华尔街+沙特石油,华尔街+中国制造。

第二是在这个失衡的秩序中,美国华尔街及跨国公司负责资本输出、技术输出,新兴国家及其它国家负责资源输出、廉价商品输出,如此美国金融界就与其它国家,比如中国制造商、沙特石油商、韩国财阀,形成了全球利益链。

第三是其它国家通过购买美国金融资产的方式促使美元重新回流到美国。美国持续贸易逆差,美元外流,入超国如何使用这些美元外汇,对美国经济至关重要。

如果向美国购买大量农产品,对美国农民有利;如果向美国购买工业用品,对美国制造业及产业工人有利,如果向美国购买国债及金融资产,则对华尔街及联邦政府有利。

由于美元强劲,不利于美国出口,所以全世界包括中国、日本等购买了大量的美国国债等。所以,过去所谓的里根大循环这种国际秩序,其实是一个失衡的秩序。这个失衡的秩序,在美国国内表现为“铁锈地带”与华尔街之间的矛盾;在国际上表现为其它国家或部分群体与华尔街之间的利益关系。

这个失衡的秩序,最终引发了2008年金融危机。

有人将里根大循环称之为金融资本主义。从里根时代开始,美国金融资产不断膨胀,造就了几十年的大牛市,泡沫经济、债务经济越来越严重。与华尔街纸醉金迷相反的是,美国制造业衰落,产业工人失业。

在里根大循环时期,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经济结构也加速失衡,铁锈地带的问题日益突出,贸易赤字日益严重。

小布什上台后,试图使用金融手段再造美国梦,让穷人买得起房子。于是,银行开始放宽房贷标准,通过零首付、破产清偿隔离、超低利率等政策,促使大量不具备偿还能力的人获得了贷款。这就是次级贷款。

华尔街对这些政策非常欢迎,他们从中获取暴利。投资银行将这些抵押贷款打包成按揭证券在投资市场上出售获利,这种行为加速了泡沫的疯狂蔓延。最终,美联储加息,次贷危机爆发。

危机爆发后,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出手救助贪婪的华尔街巨头,愤怒的民众走进华尔街发动占领活动。美国精英阶层对这场危机做了深刻的反思。

美国经济思想家罗伯特D.阿特金森在《创新经济学——全球优势竞争》一书中,开篇便以《从“锈带”到“锈国”》讲述了美国制造业衰落的历史及全球化因素。他们将美国制造业衰落、长期贸易逆差以及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指向失衡的国际秩序。

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很早就关注到了全球化不平等贸易带来的经济扭曲的问题。

1993年至1997年,斯蒂格利茨担任美国总统克林顿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及主席,他呼吁政府关注美国长期以来的贫富差距问题以及经济失衡问题,但一直没能受到政府的重视。

金融爆发后,斯蒂格利茨、克鲁格曼等美国经济学家大肆批判国际经济失衡、贫富差距扩大。斯蒂格利茨出版了许多著作,都是关于全球化鸿沟的。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组数据来看看美国铁锈地带的衰落及贫富差距的问题。

铁锈地带这个概念是上个世纪80年代被广泛提及的。铁锈地带主要指五大湖区周围的以重工业为主要产业的州,主要包括威斯康辛、密歇根、宾夕法尼亚、俄亥俄、伊利诺伊、印第安纳和纽约州。

1993年,布鲁金斯学会的罗布特?克兰德尔写了一本书叫《移动中的制造业》。他在书中系统地描述了美国五大湖区的制造业向西部、南部以及国外转移的状况。

稍微了解美国经济史的朋友都知道,美国五大湖区曾经是美国人的骄傲,塑造了美国重工业光辉史,其中底特律是世界汽车制造基地,匹兹堡则被称为钢铁城。

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铁锈地带最为巅峰时,将近创造了美国一半的经济总量和一半的产业工人就业。然而,到21世纪初,这两项数据都降到30%以下。

近年,铁锈地带的经济总量比重维持在25%左右。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美国制造业失业人数(15700000)超过了就业人数(12000000以下)。

一些数据显示,美国产业工人的工资在最近几十年不但没有增加,相对物价还有所下降。

但另一边,随着金融资产的膨胀,美国富豪阶层的财富则大规模增加。就在金融危机期间,几家申请破产保护的金融巨头高管依然领着千万美元的年薪及奖金。

经济结构失衡导致贫富差距持续扩大。自从1980年代以来,美国社会上最富有的1%的人的收入实现了长足的增长,根据美国经济智库2013年出具的一份报告显示,这部分人的收入自1980年到2010年的30年间实际增长了137%,处于95%-99%这一区间的人收入实际只增长了60%。

其实,美国贫富差距扩大,包括世界贫富差距扩大,真正就是从1980年代里根改革之后开始的。

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忙着救市还没空去调整产业结构。当时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将精力放在金融监管、社保改革及中东收缩战略上。奥巴马嘴上说的挺好,但是对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一点都没有触及。

2016年,美国大选,民主党的希拉里一开始领先,但最后却被共和党的特朗普逆袭。特朗普其实是一位最不像总统的总统,他没有执政经验,说话出格,不按套路出牌,但选民尤其是蓝领工人将他视为改革者——对里根大循环的顽固利益实施大刀阔斧的改革。

美国选民已经厌倦了传统政客的嘴脸,抛弃了希拉里,建制派失去了对美国政治的掌控。

为了兑现竞选承诺,特朗普上台后,大开大合,到处点火,让全世界的政客都为之震惊。这个老头要干什么呢?很多人都不了解。

特朗普的就职演说指出了里根大循环的社会痛点:

“长久以来华盛顿的一小群人攫取了利益果实,代价却由人民承受。华盛顿欣欣向荣,人民却没享用到财富。政客们塞满了腰包,工作机会却越来越少,无数工厂关门。建制派保护的是他们自己,而不是我们国家的公民。”

特朗普试图打破“里根大循环”中的利益链条,尤其是建制派、华尔街、跨国公司获利的链条。这一举动定然波及全球主要国家。

由于美国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美国政府的改革也基本上决定了国际秩序的走向。未来,国际新秩序的形成,包括WTO的改革已经大势所趋。如果特朗普能够连任,建立新秩序应该是他第二任的主要工作。

文 | 智本社

智本社 |一个听硬课、读硬书、看硬文的硬核学习社。微信搜索「智本社」(ID:zhibenshe0-1),学习更多深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