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噬菌体长得那么机械,不像自然界的产物?

现阶段提起病毒,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新型冠状病毒

作为典型的寄生体,病毒本身是无法独立存在的,它们“活着”的意义就是用宿主的细胞系统快速繁殖,但就像细菌分为有益细菌和有害细菌一样,一种被称为“噬菌体”的病毒对人体并没有直接害处,相反,它还可以杀死一些对人类有害的细菌。

除了和其他病毒截然不同的特质外,噬菌体在外形上也与其他病毒“格格不入”,普通病毒在显微镜下呈现球冠状,或者杆状,结构极其简单。

        但噬菌体却好像一架架“精心组装过的机械”,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噬菌体的头部是一个“棱角分明”的20面体,尾部是若干条机械臂一样的行走装置,靠中间细细的“躯干”连接。

那么遍布地球各个角落的噬菌体,真的是微米级别的机械生物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显微镜下真实的噬菌体虽然有一点“机械”味道,但却并没有三维模型中那样“棱角分明”的直线,它们更像是一群长着腿的“大头娃娃”
和大部分病毒靠细胞不同,噬菌体专门挑细菌“下手”,它们会将自身携带的遗传物质注入细菌,然后“借鸡生蛋”开始大量繁殖,最后细菌体内的噬菌体们就会溶解细菌,四散开来寻找下一个“猎物”

“细菌杀手”的身份,让噬菌体成为了人类对抗细菌的好帮手,虽然长相奇特的它们确实不太像自然产物,但它们又确确实实属于自然产物,自诞生以来它们就维持着细菌世界平衡,在你能想象到的每个角落,都有它们辛勤劳动的身影。


       笔直的线条,规则的几何图形,从来都不是人类的专利,除了噬菌体外,宏观世界的蜂巢就是正六边形,天然存在的石英和其他矿物晶体,更是标标准准的“棱角分明”。

地球诞生45.5亿年来,自然界诞生的奇迹数不胜数,在非洲大陆的放射性铀矿区内,一系列的巧合甚至能营造出一个,持续运转数亿年的核裂变反应堆。

这个天然核裂变反应堆,还一度被谣传成所谓的“史前文明遗迹”,但事实上这个反应堆的功率还不如一个洗衣机,因此它只能被称为核反应堆,而不是核电站。

噬菌体奇特的外形也好,蜂巢和矿物晶体的规则也罢,这些乍看之下“反常”的自然结构,其实都没有超出宇宙规律,所以我们并不需要太过吃惊。

在不可逆的熵增宇宙中,人类这种具备复杂思想能力的“负熵体”能够出现,才是真正值得惊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