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为什么那么“毒”?科学家:可能是为了飞行做出的牺牲?

在我们这里都把蝙蝠称作“飞鼠”,因为除了一双翅膀,蝙蝠和老鼠长得还是很像的。科学家发现蝙蝠的身上有140多种病毒,并且其中60多种都可以传播到人的身上,因此有的人又把蝙蝠称之为“移动病毒库”。有很多知名的病毒都是来源于蝙蝠,例如2002年-2003年起源于我国广东的SARS病毒,果子狸只是中间宿主,而蝙蝠才是最初的源头。

还有全球肆虐的埃博拉病毒,也是在蝙蝠的身体内找到了源头,而现在正在传播的新型冠状病毒据科学家分析大概率是源自于蝙蝠。除了蝙蝠之外科学家还公布了很多“危险”的野生动物,例如刺猬、浣熊、穿山甲、野猪、野兔、土拨鼠、蛇、果子狸等,最危险的行为就是“吃野味”,面对这样大的潜在危机只是为了一口食物实在是不值当。

蝙蝠指的是翼手目下的一大类动物包含了19科185属961种,是整个哺乳纲下的第二大类群,仅仅次于啮齿目动物类群,是非常大的一类哺乳动物,最大的蝙蝠翼展可以达到1.5米,最小的十几厘米。同时也是唯一具有飞行能力的哺乳动物,相信很多人都曾认为蝙蝠是鸟类。

那么大家是否想过蝙蝠为什么携带这么多的病毒?并且本身还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相关科学家曾深入研究过这个问题,蝙蝠作为具有飞行能力的哺乳动物,与那些鸟类相比是天生就没有优势的。飞行动物有一点比较特殊,那就是运动量相对比较大,那么就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细胞的能量来源就是需要消耗葡萄糖和氧气,经过呼吸作用最后释放出能量,在基因进行表达的时候会大量的合成蛋白质,DNA链需要不断的分开和组合。同时细胞呼吸产生的一些自由基会破坏自身的DNA,受破坏的DNA片段有的时候会游离到细胞质中。

在正常的哺乳动物细胞质内是不含有DNA的,如果出现免疫系统会会立刻侦察出这些物质进行清除,而病毒就是以DNA或者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特殊生物。在常规情况下,病毒入侵身体需要进行清理。但是蝙蝠为了飞行产生这些游离的DNA片段就是正常情况,在长时间的进化发展下就接受了这样的情况。也就是说蝙蝠身体内的特殊环境让病毒可以在蝙蝠身体内和细胞共生。

但是其它生物就无法承受这些病毒的侵扰,而蝙蝠作为哺乳动物它身上携带的大量病毒,也会传播到其它哺乳动物身上,而人类就是其中之一,在地球上一些地方还存在吃蝙蝠的传统,蝙蝠这一大类动物对于生态系统至关重要,我们不能也无法全部消灭蝙蝠,但是我们可以禁止一些自私的行为,那就是“吃野味”,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身边的人负责。

文/杜若,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欢迎关注我们:科学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