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蝙蝠成为众多病毒的理想宿主?

如今,武汉事件弄得大家战战兢兢,多地已经启动重大突发事件的一级响应,而此事件的主要涉事人员蝙蝠,也被推到了众人讨伐的风口浪尖之上。

一直以来,蝙蝠就是一个饱受争议的生物。

在国外,蝙蝠常与恐怖故事、鬼屋和吸血鬼联系在一起,但是在我国,蝙蝠代表着祥和,有一个历史悠久的谐音梗,蝙蝠的“蝠”和福气的“福”同音,因此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吉祥的符号。

蝙蝠是名副其实的“万毒始祖”。

众所周知,我们身边存在很多致命病毒,狂犬病毒、埃博拉病毒,还有20年前的非典病毒,这些疾病传播快速,死亡率很高,像埃博拉病毒感染后的死亡率高达90%,狂犬病毒病发后的死亡率几乎是100%。

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这些可怕的病毒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曾出现在蝙蝠身上。

蝙蝠的多种特异之处,让它成为众多病毒的理想宿主。

据科学家研究发现,近千种的蝙蝠共携带137种病毒,其中人畜共患病毒61种,而作为我们的老朋友啮齿类动物(老鼠),共携带179种病毒,其中人畜共患病毒68种。

虽然在携带人畜共患病毒的数量上,蝙蝠比不上老鼠等啮齿类动物,但作为和人类接触较少的蝙蝠来说,这样的病毒体量,已经非常惊人了。

同样是病毒,为什么人类会出现重大疾病甚至死亡,而蝙蝠却丝毫没有影响?

蝙蝠“发烧”飞行

蝙蝠是哺乳动物,但因为拥有翅膀,成为唯一一种能够长时间飞行的哺乳动物。

在长距离飞行的过程中,蝙蝠势必会提高新陈代谢,从而导致体温比一般要高,在40摄氏度左右。

首先,40摄氏度的体温,对很多病毒来说并不是理想温度,这时,只有一些具有进化优势的病毒才能生存下来;

其次,略高的体温会引发一系列的免疫保护。

在一般的疾病中,发烧后,我们会想尽办法退烧来控制体温,但从生理学上来,发烧是一种增强现有的免疫反应,减少病原体严重影响的方式。

这表明飞行相关的体温波动,可以保护蝙蝠不受感染,就像发烧可以保护哺乳动物一样。

全天候的免疫反应

新陈代谢增强,产生的代谢物也多,为了防止高代谢的生活方式破坏DNA,蝙蝠进化出了一种复杂的防御机制。

在哺乳动物中,细胞因子是免疫系统的信号分子,当机体感染后,就会立即做出反应,产生相应的细胞因子。

一般情况下,在没有病毒感染的时候,有些细胞因子是检测不到的,但是科学家发现,蝙蝠即使没有病毒感染的情况下,也能持续表达这种细胞因子。

换句话说,它们的免疫系统不断增强,保持全天候的抗病毒状态,健康完全不会受到不利影响。

最后

蝙蝠之所以成为“万毒始祖”,人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人类已经开始占领蝙蝠的自然栖息地,增加了与这些动物接触的风险,再加上蝙蝠通常与数百甚至数千只同类生活在一起,一旦染病,蝙蝠之间容易传播。

在马来西亚,人们将商业养猪场安置在蝙蝠栖息的森林中,从而导致了首次由猪传播的尼帕病毒,最终在人类中暴发。

随着人类继续占领地球上其他丛林,我们可能会看到越来越多的人畜共患病毒的爆发。

今天是武汉,明天又会是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