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白鼻综合征?如何在蝙蝠中传播?

最近因为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影响,全国都进入了抗击疫情紧急状态,互联网也掀起了一轮病毒相关的讨论热潮。

有报道指出,云南的中菊头蝠身上发现的冠状病毒RaTG13与新型冠状病毒有96.2%的相似之处,蝙蝠很有可能就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最初宿主之一。

因此,蝙蝠进入了网民的口诛笔伐之中,大有除之而后快之意。

蝙蝠确实是携带最多病毒种类的哺乳动物之一,但是因为特殊体质(高温)和强大的免疫系统,这些病毒并不能对蝙蝠造成伤害。

而远在北美洲的蝙蝠却因为一种真菌正在遭遇灭顶之灾,科学家认为,这是北美有史以来最惨重的野生动物衰退事件,如果不阻止,北美穴居蝙蝠将在未来不到10年内全部灭绝。

喜冷真菌引起的白鼻综合征

科学家们发现蝙蝠的这种疾病历史并不算太长,大约10年前,在一年一度的冬季蝙蝠计数中,科学家们注意到纽约州霍威洞穴中的蝙蝠大量死亡。

令科学家们不解的是,那些还活着的蝙蝠在它们的口鼻和翅膀上都长着白色的绒毛,他们不知道那是什么,只能形象的把它命名为白鼻综合症。

感染白鼻综合征的蝙蝠,翅膀隔膜的皮肤会出现溃烂小洞失去弹性,这种感染会非常活跃地侵入皮肤细胞直至蝙蝠死亡。

白鼻综合征是一种多品种蝙蝠杀手,几乎可以感染任何穴居蝙蝠,但只会在蝙蝠冬眠时杀死它们。

研究发现,白鼻综合症是由一种喜冷真菌引起,这种真菌生活在洞穴和矿井的墙壁上,它们在低温条件下生长最好。

虽然蝙蝠和我们一样是哺乳动物,但与人类不同的是,他们有一种特殊的能力,可以在食物匮乏的时候用“变冷”来节省能量——冬眠。

当寒冷季节来临时,蝙蝠的食物来源减少,穴居蝙蝠会寻找一个黑暗的栖息地(如矿井和洞穴)冬眠度过。

当蝙蝠进入冬眠时,身体的温度开始下降,身体的免疫系统也变得不活跃,这种真菌就会趁虚而入感染蝙蝠。

蝙蝠的翅膀、口鼻都有皮肤,尾巴和后腿之间有一层膜,真菌会腐蚀皮肤组织,造成损伤,感染导致蝙蝠从它们的“节能状态”中醒来。

我们知道,蝙蝠的身体温度可以达到四十度左右(真菌可能没法生长),但是在寒冷的环境下,生病的蝙蝠也找不到任何食物,他们很快就会饿死。

白鼻综合征传播途径

自2006年在霍威洞穴首次发现白鼻综合征以来,它就以惊人的速度蔓延开来 ,2007年冬天,人们发现距霍威洞不到30公里的另一个冬眠点蝙蝠被感染,2008年冬天,200公里外的冬眠点也被感染,2009年冬天,已经感染到1000公里外的冬眠点。

如今,白鼻综合征已经成为一种可能灭绝穴居蝙蝠的疾病,但科学家们还不知道它是如何传播的,只知道它在蝙蝠之间互相传染。

有研究者怀疑,探索岩穴和采矿的人类在其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可能他们在被感染区域活动时衣服或者装备上无意中沾染了致病真菌,又把它带到了其他蝙蝠栖息地。

成千上万的蝙蝠因此死亡(截止2009年至少有100万蝙蝠因此死亡),有些蝙蝠更容易感染这种疾病,比如北方长耳蝙蝠、小棕蝙蝠和三色蝙蝠。

在过去的10年里,许多野生动物学家努力帮助蝙蝠生存,但至今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案, 这种疾病就像这次的肺炎一样在蝙蝠中传播。

最后

我们害怕蝙蝠把病毒传染给我们,其实我们对它们的伤害更大。人类活动减少它们的栖息地,助推它们的疾病传播,有些人甚至会食用“野味”。

当我们嚷嚷着灭绝蝙蝠前,要知道每个生物都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角色,如果我们不去招惹它们,我想病毒也很难传播到人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