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真的能改变生活吗?

我最近见到一位朋友,她在几年前经历了丈夫的背叛,想要离婚又遭遇来自父母的强烈反对,一度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但这次见到她的时候,她眼里褪去了哀伤与不安,变得从容。

她说,发生了那些事后,她接受了长达一年多的心理咨询,咨询师有一句自我介绍,说“过去的伤痕无法定义今天的自己”。让她颇有感触。

人是有心理上的自我恢复力的物种。在最绝望的时刻,Ta总能找到“幸存”之路,而在根本上起作用的还是每个人自己。从这个角度来看,心理学(包括心理咨询),都是Ta选择的“工具”,它服务于相信心理学的人。

今天我们想和你分享一些人们求助于心理学的故事,看看他们的生活,是怎样被改变的。
       01

我们与他人的关系,

也许都源自我们与自己的关系

我是那种性格内向、很被动的人。进入大学之后,感觉和室友、和系里的同学不是一类人。比如,他们爱好游戏和篮球明星,常常聊得情绪高涨,而我则完全不了解,也不感兴趣。我尝试过加入他们的话题,但又得不到回应,总之就是没能成功融入。

我感觉到自己和他们之间有一层无形的结界,所以也不愿意再主动了。久而久之,与同学交往成了我很大的负担。所以我干脆选择不社交,独来独往。

可是一直一个人真的很寂寞。尤其看见其他同学都相处热络,我会很羡慕,担心独来独往的自己肯定是别人眼中的“怪胎”,没有朋友是因为我太孤僻、太封闭。

出于想要“自救”,我开始在网上找咨询,想看看有什么办法解决我的人际问题。有一条回复令我印象深刻,因为它没有就事论事给我建议,而是让我从自我觉察做起。

这条回复说:“你不妨问问自己,在社交时觉得别人不喜欢你,或觉得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待独来独往的你时,你觉得别人是怎么想的?这些想法是真实的吗?为什么你会特别在意这些想法?”

它还建议我尝试不因为别人去否认自己,而是多认识真实的自己,多去挖掘自己身上的优势。这些建议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开始从全新的角度看待人际关系。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人际问题不仅是人际问题,更源于我怎么看待自己、理解自己。

这个回答卸下了我长久以来的心理负担,还动摇了我过去二十年看待关系、看待自己的习惯视角。随着不断地反思和自我觉察,我开始认识到,我们和他人之间的关系,就像是我们和自己的关系的镜像。能够和自己好好相处,才能顺利与他人交往。

        02

我变成了自己最害怕成为的样子,

却终于开始理解她

我妈妈是一个控制欲极强、脾气极差的人。什么都要管,一言不合就会骂人。即使是很小的事情做得不如她意,她都要训斥我。比如,有一次我帮她擦桌子,不小心用错了擦桌布,她就爆发了,把抹布往我脸上扔。

所以我在家里总是时刻紧绷,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妈妈就又要发作了。而且通常这种时候,爸爸是不会管我的。他总会沉默离开,好像是默许了妈妈可以肆无忌惮地发脾气。我觉得其实爸爸是在逃离妈妈,我也很想逃离。

高中一毕业,我就离开了那个家,去外地上大学,发誓一定不能变成我妈妈那样。平时待人接物,我都尽量让自己充满“正能量”。但其实心里仍然经常感觉很压抑、很绝望。

有一次,我和男朋友闹了点不愉快。我明白不是大事,但不知道为什么,一瞬间没能控制住自己,对他大发雷霆,甚至把刚脱下的外套一把甩到他身上,拉链扣刮到了他的脸。

看着他被打懵的样子,我也一下子愣住了。冷静下来后,我道了歉,他没有怪我,我自己心里却过不去。不只是愧疚,而是止不住的恐惧。我发现自己仿佛妈妈的翻版,多年的噩梦变成了现实。

后来,我开始自学心理学,看了一些关于原生家庭、亲密关系的书。我慢慢有些理解妈妈了。我外婆和我爸都是那种“冷暴力型”的人,妈妈只有在发脾气激怒他们的时候,才能得到回应。虽然妈妈带给周围人伤害,但她也从没被正确地爱过,她的内心一定也很痛苦吧。

很奇怪的是,理解妈妈之后,我好像对自己也宽容了很多。现在,我会按照书里提到的方法自己调节情绪,写情绪日记,遇事先冷静想想怎么说,怎么沟通才有效。希望一直这样努力下去,可以走出过去的阴影吧。
        03

其实所有的迷茫与不安,

都源于内心的不确定

毕业后,我经过深思熟虑,选择进入一家早教机构,做感统训练师。原以为这份工作是适合我的,可入职一段时间后,我却越来越觉得自己不配。

我总觉得自己也没有小孩,经验和能力都不足,所以每次上课都特别担心。虽然主管很认可我,还想给我优先安排客户,但我总会委婉推脱掉。可当看见同事受到家长称赞时,我又会很失落。这种期待别人肯定又害怕自己不行的矛盾心理,不断拉扯着我,让我倍感焦虑。

后来,当我看到心理学文章里关于“低自尊”的描述时,发现句句说的都是我,我才知道自己最大的问题就是太不自信了。我不相信我能胜任手上的工作,因为我总事先认定自己一定会失败。不自信动摇了我内心的根基,所以我需要先与自己和解。

我开始尝试一些自我关怀的方法,比如把负面情绪的起因经过写下来,问自己哪部分只是猜测,来阻止自己胡思乱想。我还会把能让自己感到一丝成就感的事情记录下来,每天睡觉前看一遍,告诉自己,我没有自己想得那么差。

渐渐地,我确实没过去那么焦虑了。给孩子们上课前,也经常提醒自己要自信,给自己打气。上个季度家长反馈还不错,最近升了组长,算是阶段性小有成果吧。

其实所有的迷茫和不安,都源于对内在的不了解和不确定。就好像一个木桶,如果水装得不够多,一阵风吹过来就会晃荡。我想,只要不断了解自己,坚定自己,就有力量对抗现实中的各种风雨了。       04

原来那些失败的感情都不是我的错,

我是值得被爱的

初中的时候,我和一个男生暗生情愫,处在暧昧关系中。但是同学们议论纷纷,本来只是纯真的感情,被大家传得不堪入耳。

当时每天我都觉得自己好像做错了什么一样,压力很大。最让我难过的是,那个男生也开始疏远我,转而和另一个女生亲近。那段时间我的情绪很不稳定,经常控制不住地哭,后来家人还带我去医院看了精神科。

高中我在国外念书,对一个男生有好感,但有次聊天他告诉我他是gay。得知这个消息后,我特别难过,才发现自己已经很喜欢他了。后来他说只是开玩笑,我更陷入了自我怀疑,觉得他不喜欢我的话也不必用这种玩笑拒绝我。我表面上还要若无其事地和他保持正常交往,私下里不知道流了多少泪。

后来,即使遇到喜欢的男生,我也不敢再主动示好。就算确定了关系,我看到男朋友和别的女生互动,我也会开始害怕,怕到直接提了分手。我不相信别人会认真喜欢我,也害怕重蹈覆辙。

有一次,我看到KY有一篇谈依恋类型的文章,好奇就去测了一下,果然我就是恐惧型依恋。回想过去,那些恐惧背后的愤怒和羞耻感好像一下子清晰起来,当下有一种冲动,想好好拥抱曾经那个无助脆弱的自己。我哭了很久很久。

原来过去那些失败的感情都不是我的错,我是值得被爱的,而其他人也是我努力可以去相信的。

在那之后,我好像没那么害怕了,我试着迈出那一步,真的觉得自己很勇敢。现在,我正在尝试和一个新的人交往(他是安全型依恋哈哈),当我感到不安,我会试着大方地和他讲,而不再总是自己默默远离或消化情绪。

上面四则“幸存者”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心理学的力量,它能以各种形式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它提供了一次这样的机会——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过往,了解那些深植于心底的伤痛是如何产生,又该如何被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