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万人盘踞东北,一周被打崩,跟苏军打成平手的关东军哪去了?

       关东军被日本称为“皇军之花”。当年诺门坎战役,虽然装备、火力都不如苏军,但是凭借优秀的单兵能力勉强打了一个平手。到了1945年,关东军一周就被打崩了。防御作战,又有70万兵力的关东军咋这样不禁打?其实1945年关东军差的不只是装备。

关东军这个称呼是1919年,日本在辽阳设立的关东都督府而得名。后来,关东都督府被晋升为了关东军司令部。从这时起,关东军就成为了邪恶的代名词。关东军在我国可没少做坏事。

比如1928年,东北王张作霖就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当时的张作霖还是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换句话说就代表着全国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炸死了张作霖不仅仅是死了一个军阀这样简单。后来的东京大审判也是以1928年作为审判的起点年份。除了炸死张作霖,关东军发动的九一八事变同样臭名昭著。如果说之前还处于军阀混战,列强各势力在全国比较均衡的话。从这时起,抗日成为了全国主旋律。

光欺负旧中国这种工业能力脆弱的国家不算能耐,关东军就在1939年找苏联试试水。结果证明,日本也就只有在亚洲凭借制度先进有略微优势。在面对同样为工业国家的苏联,就完全处于下风。诺门坎战役,日军的装备在苏联强大的火力面前弱不禁风。但是关东军负隅顽抗,凭借打冷枪精神,造成了苏军一定的伤亡。按照这个逻辑,关东军在东北防御作战,且经营了14年。就像诺门坎战役一样,苏军就算打下东北也会有很大伤亡啊?为啥一周就崩了呢?

首先就是日本大本营给关东军司令部的命令存在问题。当时日本东面诸岛屿皆被占领,日本已经准备所谓的“本土决战”。焦头烂额的大本营哪里有闲心管东北的战事。所以大本营给的方针就是“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关东军可以放弃中国东北,全员退往朝鲜”。还没打,气势上就已经输了。当初德国进攻苏联的时候,还处于巅峰的关东军都没敢进攻苏联,现在的日薄西山的日军哪里敢硬碰。整个关东军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退到朝鲜。

除了气势,兵员素质差的不只是一大截,而是基本换了一拨人。随着战争的进行,一支部队只要建制没有被完全消灭,经过休整总会恢复元气的。但是这支关东军真的只是除了名字,差不多都不一样了。

关东军各部队大多调往太平洋战场成了美军的炮灰。而东北境内仅有的七个机械化部队也被调回日本本土准备最后的“一亿玉碎”。此时东北仅剩45万老弱病残,外加调过来的25万退伍军人。这其中好多人连枪都配不齐。在关东军全盛时期都拿苏军的钢铁洪流没有办法,现在面对经历卫国战争的百战苏军精兵,这些关东军老弱病残哪里是对手?能抵抗一周都已经是给他们面子了。

文/孤寂寒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