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人类领养的灵长类动物,后来都怎么样了?

科学家为了对灵长类的行为进行深入观察和了解,有时候会选择和它们一起生活。其中,最出名的当属1931年凯洛格夫妇做的大胆实验,他们将自己10个月大的孩子唐纳德,与一只7个月大的黑猩猩古亚(Gua)一起抚养,他们同吃同住、共同玩耍,其乐融融,凯洛格夫妇会定期对儿子和古亚的各项身体机能进行测量。

然而实验仅仅维持了一年的时间,且结局并不美好,这期间古亚虽然很擅长社交,但是它的行为并没有越发像人类,恰恰相反,唐纳德无论是哭喊、叫声、走路都和黑猩猩越来越像,为了避免事态恶化,古亚被送回了动物园。让人遗憾的是,古亚在3岁的时候死亡,而唐纳德的生命也以自杀收场。

事实上,古亚既不是第一个与人类一起生活的灵长类,也不是最后一个,而这些实验大多都是彻头彻尾的悲剧。

20年代的尝试:是家庭成员,但不是玩伴

早在1929年,美国哺乳动物学家亨利·瑞文就从非洲将一只黑猩猩带回了家,他给黑猩猩起名麦西(Mesie),麦西被认为是第一个在人类家庭成长的黑猩猩,瑞文像照顾小孩子一样照顾麦西,虽然会得到拥抱、亲吻,但是麦西需要睡在笼子中,而且不允许接近家里的小孩,只有在成年人的监督下,麦西才能够和瑞文的儿子短暂接触。

麦西逐渐长大了,它很聪明,但是也变得具有攻击性,在急躁时甚至会咬人。瑞文不得不将它送到了芝加哥的一家动物园内。不到三年时间,麦西就在那家动物园里病逝了,它死后被做成了动物标本,至今还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中展出。

50年代到70年代:一起生活和尝试交流

50年代开始,由于当时灵长类动物研究的重点是探究猿类能否说话,所以选择和黑猩猩共同生活的首要目的,大多都是为了教会它们与人交流。1951年,心理学家海耶斯夫妇收养了一只名叫维吉(Viki)的黑猩猩,并希望能够教会它说简单的口语。

我们知道,黑猩猩的口和喉结构与人类有所不同,他们的发音无法像人类一样富有变化,但是海耶斯夫妇希望通过不断地纠正,让维吉的口语无限接近人类,每当维吉发音准确时,它就会得到相应的奖励,当然,当发音有误时,也会受到严厉的惩罚。经过6年的学习,维吉只成功地学会了几个单词的“标准”发音,包括“papa”“mama”“cup”等。

维吉让研究人员意识到,即使是每天一起生活,想要让黑猩猩或者灵长类动物学会说话非常困难,于是他们转向了手语教学,一只名叫华秀(Washoe)的黑猩猩和一只名叫科科(Koko)的大猩猩,虽然没有进入人类家庭生活,但是与科学家的朝夕相处让它们成为了出名的手语使用者,华秀学会了近200个手势语,科科更是掌握了近乎千个单词。

1973年的一天,出生仅两周的黑猩猩尼姆·乔姆斯基(Nim Chimpsky)被一位志愿者抱回了家,家中的9位成员(包括7个小孩)共同抚养着尼姆,他们给尼姆穿上了纸尿裤,喂母乳,还任由它在家中攀爬玩耍。

每天的朝夕相处不仅让尼姆学会了用手语交流,它还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比如索要食物、求抱抱、出去玩等等,它就像是家庭成员一样。

但是,长大后的尼姆开始有了暴力倾向,它会击打、撕咬人类,即使给予惩罚,它依旧不能改掉这些本能。于是,尼姆被送往了另一位研究者的家中,但是这对尼姆的性格没有任何改变,几经辗转,它最终它被送往了灵长类动物中心,然而在那里,尼姆不喜欢和其他动物交往,同时也受到了其他猩猩的排斥。郁郁寡欢的尼姆在26岁时死于心脏病。

在尼姆被收养的4年后,一只红毛猩猩夏特克(Chantek)刚出生就被一位女人类学家收养了。和尼姆一样,夏特克穿着人类的衣服、垫着纸尿裤,每天和她的人类“母亲”生活在一起。不出所料,夏特克也学会了手语,懂得用手语表达自己的需求,它甚至成了一名“大学生”,去学校里上课学习,但是也正是上大学时的一次意外,让夏特克被送回了动物园。

据一位女学生说,夏特克想要攻击她,鉴于夏特克潜在的危险性,它被剥夺了和人类一起生活的权利,每当夏特克的人类母亲去看望它时,夏特克都竭力表达自己想“回家”的愿望,愿望无法满足的夏特克变得抑郁,在2017年去世。

80年代以来:喜忧参半的“同居”

与大部分灵长类动物的走红方式不同,黑猩猩泡泡(Bubbles)是因为它的主人才为人所知。1985年,迈克尔·杰克逊买下了泡泡,并对它宠爱有加,他们基本上如影随形。泡泡有自己的婴儿床、与杰克逊的家人一起在餐桌上用餐,拍MV、上电视、环游世界……

其实,杰克逊拥有不止一只黑猩猩,但是它们的名字都叫泡泡,当一只泡泡长大,变得有攻击性时,就会被送回动物园,同时会有一只新的泡泡取代它。“泡泡们”跟着杰克逊,都生活的非常精彩且富足。

2009年杰克逊去世时,给他收养的第一只泡泡留下了200万美元的遗产,这只泡泡今年应该是37岁,至今还生活在弗罗里达州的一家动物园里,虽然没有前半生的风光,但值得庆幸的是,它在动物园成功地融入了其他黑猩猩中,它还会时不时进行绘画创作,画作据说还能拍得数百到上千美元。

和大部分与人一起生活过的灵长类来说,泡泡可能算得上是为数不多的幸运儿。

黑猩猩与人类共同生活的最不幸案例发生在2009年,一只名叫特拉维斯(Travis)的黑猩猩致人毁容。1995年,特拉维斯3天大的时候,被桑迪·赫罗德(Sandy Herold)收养。

起初特拉维斯非常听话,与赫罗德一家相处融洽,特拉维斯非常聪明,学会了自己穿衣,还能帮着赫罗德浇花,甚至会使用钥匙开门。

2009年,特拉维斯14岁了,变得不再乖巧,还不时“离家出走”。一天,特拉维斯自己跑出了院子,赫罗德请邻居查拉·纳什(Charla Nash)帮忙寻找,然而不幸发生了。特拉沃斯突然袭击了纳什,纳什的面部和上肢遭到严重伤害,不仅毁了容,视力也几近丧失。警察赶到现场后,当场击毙了特拉维斯。纳什虽然受伤严重,但是活了下来,多年间她一直在接受面部重建手术,现在的她恢复尚好,开始了新的人生。

它们为什么会从乖巧到暴力?

这些曾经和人共同生活的灵长类,都是在很小的时候被收养的,它们年幼时,能与人和睦相处,而且语言能力、行为能力、学习能力都非常优秀,这可能与非人灵长类动物比人类更加亲密的母子关系有关。

在未被人收养的情况下,这些幼年个体在出生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会与其母亲依偎在一起。进入人类家庭后,人类“母亲”就扮演了类似的角色,所以他们能够保持一种极其亲密的关系。

但是在这些灵长类动物到达一定年龄后,它们就开始变得暴躁且富有攻击性,这种转变与智力无关,很有可能与它们的群体观念有关。

与家养的宠物不同,灵长类动物是社会性的动物,其所在的群体往往会由一位强壮的雄性个体担任首领,获得首领地位的方法简单粗暴,就是通过武力。

用黑猩猩群体来举例,一只黑猩猩想要当上首领,就需要击败原本的首领后取而代之,身材高大的黑猩猩在战斗中会更有利,当生活在人类家庭的黑猩猩长大,它们远比人类要强壮、高大和有力,也就“理应”成为首领,暴力倾向也就随之产生了。在美国,收养灵长类动物早已被禁止,这也是避免悲剧发生的最好办法。